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

ID:3056166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_第1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_第2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_第3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_第4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  摘要:根据新课标理念,提出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应该遵循“新颖性”“典型性”“适度性”三个原则,并针对如何快速组织课堂教学提出六个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即对比法、史实设疑法、结合社会热点巧设疑、实际迁移法、实验设疑法、多媒体展示法。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正是整节课的“第一印象”,能否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引入新课,很大

2、程度上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一、课堂导入的意义  课堂教学导入,通俗地讲是指上课之初教师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定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工作的过程。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但它要求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正如歌曲的前奏,影视剧的“序幕”6一样,给人想象的空间,引导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精彩的导入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能用具有新颖性,典型性的导课方式巧妙地引入新课,尤其对于正处在心智不是很成熟的中学生的学习

3、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下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短时间内进行组织教学,而要迅速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课方式必须具备三个原则:  1.新颖性原则  高中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虽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他们却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新课的导入必须具有新鲜独特的信息,能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采用新颖灵活的导课方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2.典型性原则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事物作为切入点,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典型性实例,以点带面,

4、用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知道这节课大概会讲哪些内容,使学生通过感性材料的描述转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实现知识的迁移。  3.适度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应该把握时间,不要舍本逐末,忽略了导课的真正目标,而且所选材料不要过于深奥,使大多数学生要有兴趣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要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堂导入策略  在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6的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新课的教学。对此,有如下六种导课方法:  1.对比法  通过对旧知识与新的实验现象的差异进行对比引起学生的困惑,激

5、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在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课中,用“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引入新课,即用胶头滴管对包有少量黄色固体的脱脂棉滴水,会有火焰产生。让学生立即产生困惑:我们的水是用来灭火的,怎么现在居然可以生火呢?利用与学生的常识(水用于灭火)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组织教学。  2.史实设疑法  利用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进行设疑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一章中,可以讲述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擒拿南王孟获,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毒泉,其中一口为哑泉。时逢天气好生炎热,人马饮用了哑泉水后,全都中毒,将士们都说不出话来。后来

6、幸得一智者指教,复饮安乐泉水,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的史实进行设疑,为什么安乐泉水能解毒等的疑问从学生的头脑中蹦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欲望,快速地组织教学。  3.结合社会热点巧设疑  利用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找出与新课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事件并巧妙设疑的导课方式。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一节中,利用新闻事件《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的信息――2002年7月7日发生在珠江江面上的一起“水雷”爆炸案件,并假设现在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6漂浮着,情况十分危急,急需化学家们进行解决,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

7、饰“专家团”和“质疑者”角色,在学完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后解决热点问题。  4.实际迁移法  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利用学生想知道生活现象中的“所以然”的欲望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那么,就会有一种自豪感。也就是说,当学生发现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个问题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而教师正可以运用学生这一特点,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设置疑问,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迅速组织教学。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其知识点比较抽象,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