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5887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浅议中职德育课堂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中职德育课堂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德育课程的实施,对中职生进行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礼仪、道德、法律规范教育,经济政治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教育。从内容上看,这都是中职生面临的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从实际操作来看,落实这些内容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怎样适应课改的要求和中职教育发展的形势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每个德育老师面临的紧迫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德育新课堂要符合新的课改理念 很显然,当前德育课堂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有新的教学
2、理念来引领,当前,大家公认的新课改理念有:①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②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③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④实现学习、训练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理念是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教
3、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5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3什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是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由学生本人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老师应该起到的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支持者,通过设计合理恰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邻近发展区”,把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引向更高的
4、区域,以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4德育课堂如何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4.1作为教师必须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渗透到每节的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新的设计,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采用新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及德育教育的功能。 4.2实践探索。在这个阶段,让我感到最为困惑的就是怎样把先进的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完美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为此不断学习、借鉴、思索、尝试,逐步形成以下思路,我把教学设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尝试: 4.
5、2.1第一阶段:教学分析阶段。 4.2.1.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章内容及每节内容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知识内容,也就是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立体目标。5 4.2.1.2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必须了解学习者。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即初始能力)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即学习者特征),为了下阶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的认知成熟度、性别差别、学习者风
6、格、学习者动机水平等几个方面。这些分析过程正好突出体现了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和学习策略。 4.2.1.3教学媒体分析。媒体条件分析的任务是了解哪些教学媒体适用于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以及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是什么,且这种特征在哪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得到体现。针对德育学科,主要媒体方式:教学案例、网络信息、探究讨论、视频资料等。 4.2.2第二阶段:教学设计阶段。在第一阶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4.2.2.1
7、情景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确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5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
8、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创设恰当的情景,才能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顺利通过最邻近发展区,到达更高区域。对德育学科来讲,要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4.2.2.2教学策略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