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9373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走出教学误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教学误区的思考 学生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模式束缚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假大空形式严重,割裂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违背“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作文本意。为此结合本人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和应对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教师指导思想的误区 从学生作文情况看,成人化习作多,反映童真、童趣、童言的作文少;脱离生活,内容单调,形
2、式呆板,平淡无情(奇)的多,来源于生活,蕴涵独特体验,形式活泼,个性化的习作少。打开不少学生的书包,都会看到诸如“作文大全”、“速成作文”、“优秀作文××例”之类的读物。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是语文试卷中占分数比例最大的,考场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在考场上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了。在这种短期功利的指导思想下,“作文已变成了模具”,“学生的习作成了新时期的八股文”,考试时只要在作文题下,默写上去就能得高分。 2.教师指导方法的误区8 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会犯束缚学生思维的毛病。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从开头到结尾,从提纲的
3、制定到强烈的取舍,从中心思想到写作内容,几乎作文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再就抑制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意愿和能力,写出的文章也自然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干脆放任不管,这样虽然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由于平时知识积累不够,而且小学生还未建立起科学的写作构架,学生在写作时就难免无话可说,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写作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的误区 由于教师长期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知识、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学生存在的能力、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塑性,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只注意了学生的共性,忽视学生的
4、个性差异,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质的丧失。因此,给作文教学造成很大阻碍。 4.学生对作文认识的误区8 在作文教学中,根深蒂固的典型化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判断力,总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等等过多的束缚和要求,使学生在每次作文前都心惊胆战,恐怕违背老师的要求,自由倾吐的乐趣没有了,只能削尖了脑袋往老师预设的套子里钻,于是每篇作文中也就有了总结式的、口号式的、言不由衷的大话、空话、套话,有了千篇一律的结构模式。学生的习作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如果一味要求学生符合教师统一的标准,结果只会让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所适
5、从,僵化的评判标准使学生不得不揣度老师的心思,改变自己的想法,做着四平八稳的毫无个性可言的文章以迎合老师。 作文命题对现实生活的漠视,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在接触周围事物时,会产生许多新鲜有趣的想法,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但远离生活的想象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面对《假如同学晕倒了之后》这样的作文题目,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的小学生只能挖空心思地生编硬造,努力迎合老师的要求。这样的作文训练多了,必然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这样的认识:作文就是编造,作文跟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也必然导致孩子对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更不会对
6、身边所发生的事作任何思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泉枯竭了,写作时自然无话可说,自然要搜索枯肠、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试想,每一次作文都要经历如此痛苦,写作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观念要更新,更要懂得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既然是素质教育,作文教学切不可淡化,应确确实实抓好。为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 下面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
7、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8 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发情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命题就不能过死,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文中来,,在不改变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只确定习作范围。例如,有一篇作文训练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