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

ID:30548046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_第1页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_第2页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_第3页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_第4页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以文本为“原点”的有效阅读教学  研究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堂还较多地存在着如下低效课堂教学场景:在学生对课文还没初步感受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就进行“启发”和“提问”的架空性赏析;置课文本身不顾,而急于“研究”跟其他知识领域相联系的所谓“研究性学习”。此类舍本逐末的教学做法,不可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以文本作为教学的“原点”――出发点和生成点,积极创设情境,授以学习语文的方法,精选教学切入的角度和拓展时机,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学会品析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探究文本,最终达成逐步提

2、高感悟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师生通过文本这一语言载体,通过与写作者心灵的沟通,实现文本的本真意义向读者个体认知结构和精神涵养等方面积极转化并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执教《散步》一文时,笔者先从自身阅读经历讲起,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散步追求智慧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引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无限期待,思考本课作者所写的“散步”6是否也有智

3、慧的存在。这对于学生最终能够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和文中的孝心、生命等主旨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2.创设生活情境。《散步》有一个看似平淡却又非常特殊的句子:“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句子蕴含的浓浓亲情和特殊的句式美,我首先请学生谈谈平时是否有散步的经历,是和谁一起散步?学生回答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偶尔和爷爷奶奶一起散步。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我和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散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比较原文和学生自己概括的句子,发现原文句中人物的先后排列两对母子的关系,与学生自己概括的句子语序有较大不同,通过比较读出了句

4、子结构中蕴藏的浓浓亲情,也读出了句子“子母母子”词语排列中的形式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地创设学习情境,让所要学习的文本与学生的主体之间产生一种密切的关联,这是让学生主动走近文本,继而走进文本、亲近文本的有效教学手段。因为,当情境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时,学习会成为他们自身的一种需要。  二、授以方法,指导学生品读文本  品读文本的能力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学习主体的不断学习和慢慢培养。唯有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方法,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全面而准确地品读文本本身承载的美好情感,从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以及动人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最终提高自身的

5、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教会学生以下几种基本的品读文本的方法:6  1.替换比较法。文本中关键的词句有时看似朴实无华,但是细细品读却发现作者的苦心经营。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奶奶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她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让学生将奶奶在文中所说的话都删去,然后重新朗读相关段落。学生发现删掉后上下文“变得不连贯了”,奶奶的话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学生也体会出了文中如果没有富有教育智慧的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2.语境还原法。词语在语境中既可以传达作者的思维和情感,又可以唤醒读

6、者的联想和想象。结合具体语境品读文本,进行阅读,可以避免误解,加深理解,尽快把握文意,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如《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实在标致极了。”学生很容易把“标致”理解为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前文对“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丑态,就不难体会出其龌龊灵魂。“标致”一词显然是对他们的辛辣嘲讽。  3.朗读感悟法。重点语段的赏析,有时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品读,也可以通过朗读吟诵的方式来进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叙述要离开心目中的乐园――百草园而到三味书屋去读书的过渡段:“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

7、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三个“也许”组成的排比句以及“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体会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不舍之情。6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去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教学文本,凭借自己的品读去发现文本的美好价值,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的过程。我们相信,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了人生的价值,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时,心中定然会充盈着喜悦。  三、精选角度,点拨学生探究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

8、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