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ID:30547510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学案的内涵与特征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指向针、学习路线图,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设计的,经过教师“个人→集体→再个人”备课研讨等过程制订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特征  一份好的导学案,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设问造境,以问拓思”的

2、功效,重在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的理性阐述中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导学案的重点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学会知识优化,形成一个独立的话语(或称为“言语”)体系;导学案着力于评价反思、落实双色笔,一元化文本阅读的多元解读,这是导学案的基本特色。  二、“导学案”的独特性  (一)导学案与传统教学案的区别  从设计的理念、角度和针对性等方面,导学案与教学案都有一定的区别: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6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而传统的教学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

3、角度出发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环节与过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当然教学案中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但整体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  (二)语文“导学案”的独特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语文教材的编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同一册书各个专题的划分依据也不一样,同时还配备了与专题对应的读本。通常的教学不管教材编写体例如何,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仍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展开课堂教学,实质是在围绕不同

4、课文做重复性教学。而导学案的运用过程,是对教材专题、板块的整合、优化和开发的过程,体现的是大语文教学观。学生依据导学案的学习路线,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的情境问题,同时探究疑难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养成自学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系统学习。  三、导学案教学的实践操作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一般来说,导学案的编写必须严守“个体初编→集体研讨→二次生成→骨干把关”这样一个流程,而且要比教学进度提前一至两周完成。  1.教材是蓝本 

5、 编写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和6“用人教”的相融合。教师根据学情重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思维方式,就是学生学习的范式,就是“用人教”的要义之一。教师钻研教材要处处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着想,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开发,把教材按照语文知识技能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做好教材和“导”学的有机融合。  2.内容和要领  语文教师应把编写出色的导学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导学案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

6、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课外拓展等);二是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自主性导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导学案、模块教学中的专题性导学案等。  (二)教师的介入  问题设置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问题设置在适宜难度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必都抓,精讲或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预设的节点问题,尤其是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导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人际交往与合

7、作技能的使用,把握介入、精讲或点拨的时机,避免非学科因素的干扰,等等。  (三)课堂的评价  “导学案”6教学的评价标准几乎是对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颠覆,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承认个体差异的过程观、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质量观,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理念,构建以学生和师生互动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导学案”的课堂评价更加注重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  1.重点评价导学案是否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评价的重点在于考察其设计是否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情境是否能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

8、,问题的梯度层级是否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及其学习品质的培养。胡根林研究员提出“教学即评价”,通过学情评估去观察教学的有效与否,非常值得推广或借鉴。作者的分析和阐释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在观课的视角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