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

ID:30546579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_第1页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_第2页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_第3页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_第4页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学衡派”和“五四新文化派”的论争谈起  [关键词]学衡派;五四新文化派;新人文主义  鲁迅于《估》中说:“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①鲁迅之所以对“学衡派”如此轻蔑,主要是因为他把“学衡派”和以往的国粹派(如康有为、严复、林纾等人)等量齐观,认为他们字句尚且不通,更谈不上“昌明国粹”。  “学衡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鲁迅、胡适等人的指责,而由于以鲁迅、胡适为代

2、表的“五四新文化派”在长期的“五四”史研究中占主流地位,因此“学衡派”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60多年中,一直被目为守旧派的代表之一。之后,随着对鲁迅评价的祛魅化,“五四”神话的消解,以及新国学热的升温,学界才开始重新评估“学衡派”。人们不再认为“学衡派”是“反动派”或“守旧派”,而视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保守主义者”②。在这中间,也不乏有人对“学衡派”以过于理想化的提升,然而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本文拟从“学衡派”的主张和立场、“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之间的论争以及“学衡派”未切中“新文化派要害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整理,以厘清“学衡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究

3、竟扮演了何种角色。  一、“学衡派”的主张和文化立场6  “学衡派”因《学衡》杂志得名,《学衡》创刊于1922年1月,由吴宓担任总编辑。长期以来为《学衡》撰稿者不下百人,但真正有影响、足可称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吴宓、梅光迪、胡先?、汤用彤、柳诒徵等。  事实上,在《学衡》创刊时,新文化运动已从高潮走向尾声。客观地讲,在“五四”时“新文化派”始终没有遇到强劲的对手。“五四”时期,面对强大的“新文化派”,传统阵营的“守旧派”们的反抗犹如蚍蜉撼树,林纾以及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等在与鲁迅、胡适等人的较量中均败下阵来。而“学衡派”的出现,使得“五四新文化派”

4、终有了一个真正的对手。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不仅与《学衡》诸公的思想有颇多契合之处,更为他们提供了思考文化、学术问题的国际视野。这种思想上的洗礼,注定了“学衡派”不会再像当时的“守旧派”那样坐井观天,固步自封。  或许有人会反驳,如果吴宓、梅光迪等人没有就读于哈佛,不受白璧德的影响,就不会形成“学衡派”的思想。事实上,梅光迪、吴宓、胡先?三人皆出自传统的士大夫家族,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梅、胡二人早岁曾应童子试,得秀才之名,后又相继加入“南社”,与国内旧文人保持密切联系,胡先?更是尊林纾为师。到美国后,梅光迪在留学之初亦与新文化运动者一样深受卢

5、梭学说的影响,却又始终感到惶惑不安,终于弃之而去,改宗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因此,并非是白璧德塑造了《学衡》诸人的思想,而是某些已初步形成的想法使他们主动选择了白璧德。  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的文学论争焦点  1、传统文化的存废问题:6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的主要分歧在于存废传统文化,尤其集中在文言文与白话文上。  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派”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主张全盘抛弃,代之以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文化。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④吴宓则在《论新文化运动》中针锋相对地

6、指出,应对“物质科学”与“人事之学”加以区别:“物质科学以积累而成,故其发达也,循直线以进,愈久愈详,愈晚出愈精妙。然人事之学,如历史、政治、文章、美术等,则或系于社会之实境,或由于个人之天才,其发达也,无一定之轨辙,故后来者不必居上,晚出者不必胜前。”⑤  胡适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用白话文写作,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视文言文为“死文字”,在后来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中明确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胡适的主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时过境迁再看时,就显露出他的急功近利和些许的偏激。相比之下,“

7、学衡派”偏爱文言,他们认为文言文通达高雅,是成熟的沟通工具。但“学衡派”并不全盘否定白话,如胡先?认为,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不在古今而在雅俗,文学的死活应由其自身价值而定,而不能由所用文字的古今而定。活动自由,故其表现作用,有较文言文之须受法度声律等拘束,为易于骋其奥衍曲折之致,以达其透切深密之旨,而能明白晓畅者,此殆可公认。”⑤(《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  但“学衡派”6的观点也存在着误区:他们忽略了文化的进步不是传统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批判和超越传统的结果。重继承而轻批判与超越,成为“学衡派”的致命伤。而且,在新文化运动已走向尾声、白话文已为广大

8、群众接受的情形下,“学衡派”仍坚持文言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也是其多年来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