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422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的探索 [摘要]以梧州市职校布局及专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不断优化为例,探讨加强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的措施与成效,提出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亟待加强的工作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产业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10-02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破解技能人才短缺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在职业教育攻坚进程中,梧州市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
2、展为宗旨,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及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积极主动为地方支柱产业、新兴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有效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试以梧州市为例,对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有效对接进行探索。 一、职校布局及专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不断优化 (一)梧州市职业教育在全区职业教育攻坚之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布局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不少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中等偏小,多数为200至1000人,还存在“一校多址”、“租地办学”5的情况,办学基本条件不足,专业性不强,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布局不合理制约全市整体职业教育的发展。 2
3、.职业教育资源分散。梧州市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全市中职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各系统(建规、财政、卫生、公安、文化等)分块主管,技工教育则由人社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导致专业设置雷同,财政重复投入,生源分散,师资不足,办学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明显,难以形成优势专业和品牌学校。 3.个别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基本的教学无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等。 4.专业设置跟不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一些职业学校还没有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4、专业设置陈旧,缺乏与时俱进,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二)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在攻坚大调整中得到优化配置5 职业教育攻坚期间,梧州市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使专业对应产业发展,坚持做专、做优、做强,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整合资源组建市县两级职业教育中心,探索集团化办模式,资源在大调整中得到优化配置。目前,梧州市有高职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27所整合为现在的13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自治区级重点职校4所,自治区示范职校4所。全市及所辖4个县(市)的职教中心目前均已挂牌成立并投入使用,是广西唯一实现所属县(市)职教中心
5、全布点的地级城市,其中,有2个县(市)职教中心获得自治区示范性学校的立项建设。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的措施 (一)政府高度重视,完善配套政策 梧州市先后颁发《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梧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梧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指导意见》、《梧州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等文件,为深入开展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及专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保障,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合重组资源,优化学校布局 1.优先推动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现所辖县市全布点。为了更
6、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梧州市按照全面开展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的要求,以岑溪职教中心建设为试点,积极探索适应县域特点的县(市)级职教发展模式。岑溪市(县级市)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全区开展职业教育攻坚之前,率先于2005年8月成立职业教育中心。与此同时,苍梧县、藤县、蒙山县的职教中心也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各县市区职教中心的建成,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也为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整合市区公办职业学校,强化市本级职教中心。政府高度重视市本级的职教中心建设,并将市职教中心建设列入“民生工程”5。2010年,梧州
7、市在财政状况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筹资1.8亿元收购了民办的梧州职业学院,并改制转为公办,重新核定编制,组建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重组和整合市卫生学校等市区10所公办职校进人职业教育中心办学,逐步实现“招生、教学、科研、实训、就业”集团化连锁化办学。后续投入建设资金6.76亿元,市政府以“交钥匙工程”形式委托建设公司承担建设,建设完成后交付市职教中心使用。 (三)适应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 梧州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作为打造办学特色
8、的切入点,立足梧州,面向广西,不断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