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303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浅析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探究;指导方法;鼓励质疑;引导创新 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学探究能力又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2、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学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两种:①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3、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4.因此,数学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了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引导创新等. 1.营造探究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更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只有创设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才可能真正改变消极态度,由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也才有可能主动
4、、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中才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活动也才能得以真正开展. 2.指导学习,让学生学有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3.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但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时应
5、注意:4 (1)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者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2)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个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索,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
6、别人起步的时候就已掉队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像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行但烦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3)探究完毕,教师应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过程,总结有过哪些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思路有什么区别,能否从成功的思路中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是否已经彻底解决了要探究的问题,答案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相关
7、的问题可以继续探究,等等. 4.鼓励质疑,让学生学有勇气4 学贵质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究.(1)建立平等关系,激发质疑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少年好奇、好问,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2)指导提问技巧,教给质疑方法.“授人以鱼,
8、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食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问抓不住要领,有时问题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