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0935
大小:1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印发《2008年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管理办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教育局柳教基〔2016〕36号关于做好2016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柳东新区教育管理办公室、阳和工业新区社会事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7号)、《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桂发〔2014〕12号)以及《关于做好2016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桂教基教〔201
2、6〕17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对我市今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招生入学行为,10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二、招生原则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分区划片、相对就近、全员入学、免试就读”的原则,确保我市行政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全员入学。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
3、不能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延缓入学。延缓入学的,延缓期满,应即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接收为补充,切实解决好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段学校工作负责。三、入学条件1.市区户籍学生入学:凡我市市区户籍、年满6周岁(2010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应接受规定年限
4、的义务教育,由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户口本、房产证等)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小学办理入学报名手续。小升初学生由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户口本、房产证等)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初中办理入学报名手续。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原则上对同时满足在我市范围内持居住证(含连续办理暂住证)满五年、合法就业或投资经营、在流入地同一学校学区范围内有稳定合法住所且10连续居住满五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住所地址就近分配入学。不满足以上条件,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相对就
5、近入学:(1)父母双方均在我市居住并持有我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期一年以上居住证(即2015年8月31日前办理居住证)。(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有效期一年以上的务工证明(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纳税证明、营业执照或摊位租赁合同中的任何一项)。(3)在流入地有相对稳定的住所。住所地址为自有房产的,需提供房屋产权证明。住所地址为他人房产的,需提供有效期一年及以上的正式租住手续,并提供本市社区或村委出具的相关证明。其他情况需提供本市社区或村委确定的有效期一年及以上的实际住所地址的证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
6、要准备如下材料:(1)居住证;(2)务工证明;(3)住所证明;(4)户口簿。由家长凭以上材料到住所地址附近学校联系。如果学校学额已满,无法接收,应由学校审核材料后统一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具体政策见附件1)3.民办学校招生:参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民办学校,必须是经县区级10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具有办学资质且在有效期内)的学校,否则不具备招生资格,不得招生。各民办学校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招生秩序和纪律。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
7、时间、招生简章及广告宣传材料须经所在县区教育局审查通过以后,方可对外发布。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凡自愿到民办学校就读的适龄少年儿童,可直接到招生学校报名。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入学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做好招生政策宣传,动员适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主动送其子女(监护对象)入学。要准确掌握适龄入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对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报名入学的,要主动联系其家长(
8、监护人),劝导督促其送子女(监护对象)接受义务教育。要根据新生入学情况,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农村适龄留守儿童入学数据库。要加大管理、资助和关爱力度,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要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在校寄宿需求。要加强家校联动,建立教师联系帮扶制度,引导同学互相关爱,构建校园关爱教育“主阵地”,努力构建家校共育、社会协同参与的关爱教育体系。各10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全纳教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