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

ID:3053952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从质疑入手  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因而对教师的知识面、课堂教学组织、应变能力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强有力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作文章,切实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1引导学生读中生疑  1.1预习时有生疑的环节。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复杂行为的智力活动。把生疑作为预习的重要一环,有助于预习到位。教师可

2、要求学生在疑问处做上标记,或在预习本上做好记录。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1.24课堂上有生疑的时空。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学生阅读时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课上就要求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问,在书上画上问号,小问题画上小问号,大问题画上大问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

3、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3课后生疑的拓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了语言文字的丰富意蕴,并不意味学习内容的终结。学后的生疑是其知识内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有益补充及提高。如学习《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后,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内容;如果小抄写员叙利奥的行为没被父亲发现结果又会怎样;学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设想“我”只听到一种声音的结局等。  2引导学生学中质疑  2.1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教师也不应置之不理,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经常提倡鼓励,甚至奖励

4、一些好问的学生,在班级中创造问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解放,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从课题特点处发问。如教学《“燕子专列”》一文。学生从题目入手,提了问题。“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燕子专列从哪儿到哪儿?这些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了感情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从内容理解处发问。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①“风餐露宿

5、”是什么意思?“日夜兼程”又是什么意思?②孔子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路说明了什么?(孔子不怕吃苦、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4  学生有了疑问,再经过以上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议论,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学懂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既使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我引导他们认真感读中心句,蕴意深刻的句子等,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

6、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作文章,切实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从语言运用处发问。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学生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课文中为什么要强调“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我引导学生精心体会“配合”的作用,不但说明嘴和耳朵分工的不同,而且使表达也更严密、更科学了。学生通过比较积累了语言,也学到了表达要严密科学的写作知识。  3引导学生悟中释疑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有的放矢的处理,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教师不能一股脑儿把答案全盘告诉

7、学生,而应“授之于渔”以培养学生通过思索,自求答案的良好读书习惯。  3.1精巧设疑,诱导学生。设疑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导”的艺术,要精,要巧。所谓“精”4,即要进行选择,不能滥问,可在重点处设疑,抓住了重点,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可促使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散。所谓“巧”,即所设问题角度新,要多拐个弯,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这里的设疑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所层层设置的问题,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的铺设,让学生去“跳一跳,摘果子”。  3.2精当讲解,疏导学生。释疑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设疑层层诱

8、导,但并不排除教师讲解,对一些价值不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