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

ID:30538487

大小:248.73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2-31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_第1页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_第2页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_第3页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_第4页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200+(单选+多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http://edu.cyol.com2011-12-0909:44:40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A】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  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

2、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  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  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3、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  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A】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客观实在性  C.

4、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B】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  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  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明了  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间和室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C】  1

5、2.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人的活动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C】  13.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  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  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A】  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  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  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

6、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  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B】  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 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

7、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A】  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扬弃”B.斗争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C】  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C】  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  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

8、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D】  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要看到主要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