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

ID:59601134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4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_第1页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_第2页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研政治冲刺模拟:马原单选(2)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变化B.增加C.创新D.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2、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C.人的主观错觉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3、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A.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B.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C.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D.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

4、的选择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选择论B.反映论C.建构论D.创造论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2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B

5、.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

6、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

7、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A.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B.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C.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D.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