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36483
大小:12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德心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德心理研究 摘要:上世纪60~70年代,Christie创造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心理学构念,而Exline,Geis和Bogart开创了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德心理研究,后继研究者继承并不断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法,探讨了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不道德行为(尤其是欺骗和逢迎)、道德判断(包括道德观和道德推理)、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有证据证明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不道德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仍存争议,不过多数学者一致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不道德行为缘于其道德判断和道德教育,他们决策时将传统道德标准
2、排除在决策标准体系之外,因此描述他们道德判断应采用“非道德”而不是“不道德”。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主义;道德心理;不道德行为;道德判断;道德观;道德推理;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1-0015-0714 Christie和Geis(1970)开创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心理学研究,他们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有四个明显特征:(1)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情感,对人无同情心或感情;(2)不关心传统道德,对人采取冷酷的、工具性的态度;(3)无严重精神变态,无扭曲现实障碍,
3、对情境和他人采取谋算分析的态度;(4)对形而上观念的承诺程度低,更关注他们自己的行动计划,而不是比目标更重要的原因(Christie&Geis,1970,pp.3-4)。上世纪70年代至今,Christie开发的MachⅣ和MachV成为经典量表被众多研究者采用,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心理学研究经久不衰,积累了大量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思想以“非道德”(amoral)为特征,并因此被反对者斥为“毒药”(弗里德里希?迈内克,2008,p.115),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行为中的非道德倾向同样也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4、。例如,Fraedrich等人(1989)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行为中有三种非道德元素:(1)侵略性和操纵性(aggressivenessandmanipulation);(2)剥夺性(exploitation);(3)阴谋性(deviousness)。实际上,道德心理研究始终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此类研究实际上在回答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一,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否有更多不道德行为?问题二,如果问题一为真,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为何有那么多不道德行为?问题一要探索一种事实,而这种事实将成为研究者和普通公众对马基雅
5、维利主义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问题二要探索的是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的形成机制。 1.早期经典研究 Christie和Geis(1970)的专著《马基雅维利主义研究》(StudiesinMachiavellianism)中直接引用了11篇实证研究,其中三项研究已成为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德心理研究的经典,大量后续研究都建立在这些经典研究基础之上。14 Exline等人(1961)设计的两阶段实验验证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欺骗他人时与主试的目光接触的特征。第一阶段,尽管实验组(进行欺骗的被试)和控制组在
6、实验处理后的访谈中与主试的目光接触时间都有所减少,但在实验组中,高Mach被试与主试的目光接触的平均时间仅减少9.5秒/分钟,低Mach被试仅减少15秒/分钟,这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倾向于通过目光接触向主试表明他们无所隐瞒(尽管他们实际上在说谎),而非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则倾向于回避主试的目光;相应的,在控制组中,尽管被试都没有欺骗行为,低Math被试的目光接触时间并未发生变化,高Mach被试的目光接触时间却减少11.7秒/分钟,这显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缺乏认知动力时更容易丧失兴趣(Christie&Geis,1970,pp.65-67
7、)。第二阶段,主试当面指责实验组被试的欺骗行为,此时低Mach被试与主试的目光接触时间继续减少,而高Mach被试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在有同伙在场的情境下,低Mach被试与主试目光直视(heldglance)的时长相应减少,而高Mach被试则不受该情境影响;有欺骗行为的高Mach被试最终承认欺骗行为(即使被指责)的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善于在他人在场的情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抵抗来自他人的影响(Christie&Geis,1970,pp.68-73)。Exline等人(1970)的实验并未发现高Mach被试与低
8、Math被试在不道德行为中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独特的实验设计和变量选择受到后继研究者的关注和继承。 另一项经典研究是Geis的“骗局实验”(thecon14game),实验设计了一个不对等的竞争性游戏情境,三个被试既可以独立完成游戏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