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

ID:3053642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_第1页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_第2页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_第3页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_第4页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不同外语教学法的探究  【摘要】外语教学法是研究、教授和学习外语规律的科学。旨在选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影响较大的几种外语教学方法做一比较,对其做出评价,辨析利与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外语教学方法辨析比较  为了使外语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向同行们介绍一下各种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翻译法  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法体系是近一百年的

2、事。中世纪,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欧洲盛行,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说的国际语言及教会和官方语言,当时的教学方法就是翻译法。到18、19世纪,英语、法语兴起,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法语等现代语言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就自然地沿用教授希腊、拉丁语等古典语的翻译法。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5  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它是历史的产物

3、,它的产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它培养了大批符合当时社会需要掌握阅读外语能力的人材。它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

4、阅读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好控制,选择对学生的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弱点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语音语调较差。虽学了大量语法规则,一旦用于实践,如写作、口头交谈,便会频频出现错误。  不难看出翻译法的缺点是:(1)未能恰当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

5、培养,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文的阅读教学脱节。(2)过分强调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5  翻译法的优点是:(1)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2)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智能的锻炼。(3)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4)在外语教学里创建

6、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对建立外语教学法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19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

7、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

8、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5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