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

ID:3053638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_第1页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_第2页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_第3页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注细节 追求严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细节追求严谨  【教学实录】  每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都要有设计上的亮点呈现,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紧接着就要教学“除0外的自然数的倒数、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1的倒数的特殊性、0没有倒数”这些极其重要的知识点。以往教学“倒数的认识”多次,这些环节都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但无一例外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刻意安排的独立片段。总觉得欠缺点什么,设计不够新颖,没有什么亮点,借鉴名师的教学片断发现,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在学生初步经历了求倒数的方法后,出示“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27、1、0、”。

2、学生看清题目后,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练习,而是先组织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这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学生听到老师的问题,兴趣盎然,争着回答。  ……  师: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哪个数的倒数?  ……  如果说数学知识是一盆淡而无味的“白面”的话,那么优化的学习素材则是帮助学生进食的“调味剂”。见到黄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眼前为之一亮,“0没有倒数和1的倒数是1”4教学被黄老师穿插在练习中,让学生在解答时自主选择,在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活动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新授知识,又轻松、顺利地教学了“0”没有倒数和求“

3、1”的倒数这两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也突破了求带分数的倒数的难点。这样的练习设计,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思维有驰骋的空间,知识运用更灵活、有创意。黄教师驾驭教材,灵活处理教材,适度调整教材的能力令人称道。  【教学片断】  在学生初步经历了求倒数的方法后,出示“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5、1、0、0.875”。  学生看清题目后,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练习,而是先组织学生交流:  (1)引导:同学们,这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的倒数就是1,很有趣,所以我喜欢求1的倒数。 

4、 生5:我给×××补充,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我也喜欢1的倒数。  (教师板书:1的倒数是1)  (2)追问: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0好像没有倒数。  生2:再说0乘任何数都等于0,也不等于1呀,0肯定没有倒数。  (教师板书:0没有倒数)  (3)0.875的倒数怎么求?谁有好办法?怎么转化?4  提问:想一想,怎样求一个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  第一次试教,选择了一个较好的班级,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教学环节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非常不错,磨课组的老师们也都感觉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大亮点,值得借鉴。如果选择一个普通的班级试教,情况会怎样?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这次试教让我有了新的发现……  追问: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0好像没有倒数。  生2:再说0乘任何数都等于0,也不等于1呀,0肯定没有倒数。  生3:不对,我觉得0有倒数,你想啊,老师的题目是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0也在其中,说明0肯定有倒数,只不过我们一时想不到什么数乘0等于1,说不定那个数是我们没学

6、过的一个数,所以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  好家伙,好像说得有理有据,这时居然有几位同学赞同他的说法。这下,可把我给僵住了,前面试教过一次,没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明白0乘任何数都等于0,不可能等于1,0没有倒数。沉思少许,我郑重向学生道歉,对不起,0确实没有倒数,老师不应该把0放进这题的练习里。老师这道题设计时没有关注细节,出得不够严谨,你观察得很仔细,审题也很认真,这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反思】4  2011版数学新课标指出: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

7、低教学的难度。学生对数概念的意义建构,离不开教师对数学活动的科学严谨的设计。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对数学问题一定要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必须从我们老师自己做起。我们对每个教学环节设计,都应关注细节、追求科学严谨。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恰到好处的设计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课堂教学中。相反,如

8、果不注重细节,缺乏善于捕捉细节的一双慧眼,题型设计不够严谨,往往会误导孩子,使孩子产生错误的思维想法,本来清晰的概念变得模糊,这注定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小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