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

ID:30535838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_第1页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_第2页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_第3页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_第4页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后课标时代”数学教学铺垫的探析  进行课程改革十多年,有关数学教学的很多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理念”,以“新旧”代替“好坏”,致使课堂教学局限于一种“低层次的摸索”。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正在实施(这里暂且称为“后课标时代”),在“后课标时代”重新审视当前数学课堂中铺垫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铺垫的价值诉求,赋铺垫以新理念、新认识、新内涵,显得十分重要。  一、审视――对当前课堂中铺垫问题的诘问与考量  诘问一:“后课标时代”,我们还需要铺垫导入吗?  自

2、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上很少安排复习铺垫,情境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发现许多教师关注的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如何挖空心思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变得流于形式,失去了数学味。  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曾说过:“中国的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引出‘新知’,绝大多数‘新知’是由‘旧知’引入的,这基本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与现代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思想一致。”适时、适度、适可的铺垫导入是完全必要的,好的铺垫导入可以恰到好处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固着点”与“生长点”6,为学习新知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学生通过迁移而同化或顺应原有的认知结构,降低学习难度。值得注意的是铺

3、垫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之中。我们可以融铺垫导入和情境创设为一体,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对传统意义上铺垫导入的继承与创新,也是铺垫策略在“后课标时代”的一种新走向。  诘问二:“后课标时代”,我们何时进行铺垫?  进行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铺垫,课堂教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导致学生有能力独立探究的,也被教师铺垫所代替了,走向了极端。进行课程改革之后,情境创设成了宠儿,本该需要的铺垫被情境所代替,导致学生探究活动时的茫然,走向了另一种极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何时铺垫心中无数。  铺垫应该铺

4、在该铺时。何为该铺时?其实这是由学生探究活动时的“潜在距离”来决定的。学生学习时,所探究的问题与知识固着点存在着不同的“潜在距离”,影响着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小或者适中时,学生就有能力自主构建,这时就没必要安排铺垫,但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不足以引导学生发展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时,大多数学生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认知桥梁”,来调节新旧知识的“潜在距离”,这时就需要一定的铺垫。  诘问三:“后课标时代”,铺垫有哪些新的内涵?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范畴,铺垫在不同的时期应具有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尤

5、其是在“后课标时代”6,铺垫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旧知认知、基于经验认知、基于方法渗透、基于情感渲染等形式外,正体现着一种新思维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提供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与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就能让新知的形成自然生长于丰富的过程中,让“铺张”有度的过程“铺垫”出丰富多彩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铺垫。  另外,除固定课时外,我们还用系统的视角来审视铺垫,把铺垫放到更广更高的视野来认识。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其认知结构不断建构、趋于完善的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的过程,过程中的前

6、一个认知活动都是后一个认知活动的基础和准备,后一个认知活动都是前一个认知活动的发展与再建构,因此,从整体意义上讲,每一个认知活动的完成都是为了下一个认知活动的开始作铺垫,这是一种整体的铺垫观。  二、深入――“后课标时代”数学铺垫的有效践行  1.导入式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  进行铺垫的前提是教师要准确把脉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和思维水平,量准学生探究问题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潜在距离”,帮助学生清晰“固着点”,有效地实现新知的自我构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测试、学生访谈、专项调查等途径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探明学生的“潜在距离”。  【案例】用前测把好

7、学生认知之脉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我进行了前测,出了尝试题“1/2+1/4=?”,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前测结果见表1。6  全班45人,运用通分法计算正确的占35.6%,运用画图法计算正确的占6.7%,运用化小数法计算正确的占6.7%,正确率达48.9%。从前测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有显著差异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的固着点是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算理(明确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及通分。有一部分学生在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到解决新问题之间存在着“潜在距离”,而且每个人的“潜在距离”有长有短,教师既要通过铺垫旧知,还要为学生设

8、计不同的探究路径。  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