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3535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点滴感悟 数学难教、难学,相信同行一定有同感。数学教学长期困扰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及学生,由于数学自身特别严谨及延续性强的的特点,导致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学生极容易掉队,在学习中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数学老师往往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是数学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内在的规律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及学习,对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可以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彻底理解,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数学的学习,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之外,别无他途。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第一个原则,也是其他科目普遍的共性及今后的命题趋势,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语文的学习,生物的学习莫不如是,当然对于概念,公式,定义,定理,公理必须有准确的认识,到位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我认为“顾名思义,反复琢磨”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数学概念的命名,都是很讲究的,有时候内容就在题目之中,如有理数(有道理的,有规律的,说得清的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道理的,说不清楚的,没有规律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理解,内心、外心的理解,
3、非负数等等,都可以先作一个简单的理解,往往离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就不远了,而且真正理解的东西想忘都忘不了。5 二、数学是一门特别严谨的学科 逻辑性极强,极注重说理,也就是说,数学课是一门非常注重说理的学科,不讲法则、不讲道理的人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在数学面前不能试图蒙混过关,不允许出现一丁点儿的错误,这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一个错别字不会严重影响一篇文章的精彩,但一个小数点,一个符号的问题足以葬送一个大题的命运。在数学学习中不会给你打同情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推敲所走的每一步是否站得住脚,能否还原?要加强反思,不然的话就会像多
4、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前功尽弃,如由ab=ac推导出b=c就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时时提醒学生数学的严谨性,因此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务必做到语言严谨,推理准确,论证、画图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尽量做到无懈可击,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无论从语言的表述,作业书写的格式,证明、计算的步骤,个别字句的把握等方面,都务必从严要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相信通过训练有素的数学学习,一定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中必须加强归纳、总结5 归类的能力训练,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养成解题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5、通过做一些有限的题目,达到掌握一类题的目的,对于所谓的不同的题目,其实是一类题,找到他们的共性,划归为一类题,这样既降低了训练量,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再者,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时候,我的做法是讲慢一点,讲透彻一些,做到彻底解决,把这类题目的变式题及时提出来,一并解决。(如用火柴摆多边形的题目,我先说,然后让学生自己编题等等)。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加强训练,学生在遇到陌生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运用划归的思想积极地去自觉归类解决,而不会感到恐慌。有两类好学生,一类学生是,凡是老师讲过的题目他都会做,但是老师没有讲过的题他不会做,这样的
6、学生在考试中是很难得满分的;另一类好学生,他们连老师没有讲过的题也会做,得满分的往往是这类学生,因为没有一位老师能够保证押中所有的题,后者学会的是方法,是思想。前者学会的是记忆,是题海战术。所以做完一道题目后应及时停顿,及时反思,养成解题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四、加强逆向思维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善于从正、反两面来理解,来变形,我经常对学生说,理解公式要像打扫卫生使使用笤帚一样,反正都要来得。因为数学解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变形,证明,如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n.(n=1)=1/n-1/(n+1)的应用可以
7、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拆项、错位相消的求值问题。另外通过介绍不同的解法,发散学生思维,活跃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选择最佳解法,是很有好处的。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据说目前已经得到了300多种证法。另外,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加强我们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如比较2a与3a的大小等等。 五、用最通俗的道理,最浅显的道理讲课,讲题5 所谓的深入浅出,不要把简单的道理抽象化,复杂化。这样只会让学生远离数学,对数学愈发敬而远之!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如最简单的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因数、因数与积的关系,加数、加数和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较复杂的
8、等式变形,各种公式变形等等。又如通过上、下坡的形象描述认识、判断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