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ID:30530319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31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_第1页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_第2页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_第3页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_第4页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  小学四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设计思路  1.当前的歌唱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以及学习相关演唱的技能,还要结合作品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音乐要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白桦林好地方》这首歌曲虽然很简单,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音乐学习的要素,如:歌曲前面部分的节奏规整、平稳,但结尾中出现的“XXXXX”的节奏很有特点,对表现歌曲感情有很大的作用。歌曲只有四个乐句,但二、三乐句是重复的,相对于一、四乐句,它的曲调是高的。歌曲旋律主

2、要以小调主三和弦“613”组成,极富特色,而且这种小调歌曲在教材中并不多见。为此,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还安排了选择“16”11结束音的练习,实则是让学生感受大小调式的特点。另外,歌曲的拍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这几种常见的拍号,虽然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拍的相关知识,但从演唱歌曲的角度来说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的。同时,教材中又为歌曲编配了固定音高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谱,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综合以上分析,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从节奏、旋律(音高)、拍号、调式、织体、结构(乐句)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敏锐的听

3、辨能力(节奏、节拍、音高、乐句、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等)及演唱、演奏等表现能力,并依此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2.注重音乐实践,以音乐活动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要素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培养音乐能力。试图改变传统音乐课上“对话多活动少”、“分析多体验少”的现象。  3.教学方法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图形谱等方法,结合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在表现阶段采用声部层层叠加的办法为歌曲配上固定低音伴奏和打击乐器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中逐步完成“感受音乐要素――感受歌曲风格――熟悉并

4、掌握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这一学习过程。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既学会了歌曲、感受了歌曲的情感和特点,也在音乐能力上有所锻炼。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使人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6123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613”11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以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鼓的敲击,

5、别具特色。乐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6”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声部的节奏声势活动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体验节奏的律动感。  2.在歌曲学唱中提高对乐句、音高、节奏的听辨能力,了解歌曲的小调式、拍知识,准确演唱歌曲。  3.体验、理解歌曲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所表达的对家乡喜爱、赞美的感情,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为歌曲加入多声部的乐器伴奏提高歌曲表现力。  教学重点  在节奏声势活动、听辨、演唱和多声部合奏中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6、感受其中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1.多声部的节奏声势及给歌曲配多声部乐器伴奏。  2.演唱中结束句最后三个音“616”时值的准确掌握。  教学用具  鼓(非洲鼓或铃鼓)、低音木琴、三角铁或碰铃、圆舞板或响板、钢琴、音响资料及相关设备等。  教学过程11  一、节奏游戏导入  1.教师拍手,学生模仿,从简单节奏开始逐步导入歌曲的节奏:  XX→XXX→XXXXX→XXXXX  练习提示:教师在练习时逐渐加快速度,同时有意识地拍出节奏的强弱特点及力度的变化,提示学生在模仿中也要表现出节奏的强弱特点和力度变化。  2.在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三拍子

7、和四拍子的声势练习:    3.在学生能熟练拍好这两种节奏的基础上,教师演奏歌曲,让学生尝试选用哪种节奏声势比较符合歌曲的节拍。  4.随歌曲练习节奏声势。基础好的班级,教师也可以把歌曲改编成三拍子,然后让学生选择用三拍子的声势来随歌曲练习。  5.两种节拍混合练习,当听到节拍变化的时候,节奏、力度等也要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声势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节奏组合练习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该环节设计了歌曲中“XXXXX”的节奏声势,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节奏的特点,同时通过变换节拍的练习,训练学生对节拍的敏锐感知和

8、反应的能力。  二、歌曲的多声部节奏声势练习  1.出示节奏“”,指导  学生按节奏念歌词。然后将学生分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