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

ID:30527575

大小:19.65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12-31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 有效课堂教学主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活动主题:以学定教聚焦学位中心的课堂感悟凸显过程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一、新课程理念二、有效课堂教学三、思考与建议一、新课程理念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一、新课程理念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学习的说文解字1、主动适应学习的变化2、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3、日积月累与优化结构相结合4

2、、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5、用分秒来计算时间6、讲究用脑艺术7、培养自学能力8、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法9、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上海在建杨浦大桥时,因桥高使引桥很长且占地太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单位广泛征集解决矛盾方案。结果许多方案中最好的是一位小学生设计的,他把引桥设计成螺旋上升式的。建造时采用了他的方案。一、新课程理念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科观学科素养教材的内容变化——新教材2.学习观建构主义有效的

3、学习方式——自主性3.教育观人本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本位4.教学观结构主义现代的课堂范式——动态性更新教育理念“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学科观数学具有的三大特点是什么?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从文化的高度俯视数学;从哲学的深度透视数学;从艺术的角度赏析数学;从科学的广度把握数学.2013年1

4、1月16日《中国教育1》“面对”栏目-----数学应该“滚”出高考吗?从三个层面来认识数学: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数学提供了理论思维的范式,提供了完善的方法论.它是由人的思维构造的理论体系,它的成果构成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作为技术应用的数学——目前数学已由科学技术深入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作为文化素养的数学——学生可能一辈子不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但是数学素养将陪伴他们一生,因为数学思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

5、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0个核心概念《例谈“构造图形”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朱敏龙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具有认知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身份,作为认知理论的建构主义主张“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二)学习观------建构主义皮亚杰的两种建构:“同化”与“顺应”: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如何把对象纳入(整合)到已有的认识框架(认知结构)之中;也只有借助同化过程,客体

6、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从而,认识就并非是思维对于外部事物的简单、被动的反映,相反,事实上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与此同时,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建构的过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以使其与客体相适应,这就是“顺应”.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把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等作为改革的重点,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

7、练习,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它使教育更关心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帮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三)教育观------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应关注营造和谐氛围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2.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索发现3.尊重个性差异,让学生有所发展教师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是否按照学生思维来思考教学)、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知道敬畏生命,并以“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这样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课堂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教育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