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_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_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_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3年第8期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X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内容提要:1990年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基础设施的投入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在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下逐步升级。中国经济增长开始由工业化单引擎发展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引擎。由低价工业化到高价城市化的转化以及与之相应的资金流程与资本形成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引起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挑战。通过政府体制、金融体系和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将是应
2、对挑战、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关键词:结构调整城市化非农就业资本形成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尽管受到非典冲击,但GDP高速增长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今年将一举突破/七上八下0的格局,这预示着整个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的景气周期。1998年以来,国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及相配套的银行贷款大规模投资于基础设施,使经济增长稳定在/七上八下0的格局上,可谓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枝独秀。5年来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基础设施的投入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在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下逐步升级。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个/增长加速0¹的时期。增长的
3、加速器表现在两大引擎上,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伴随着资金流程和资本形成的改变,经济增长的加速,经济结构和资金配置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中国2003年强劲增长的第一动力仍是/投资推动0,这是中国经济加速增长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但理论上的解释和提出的政策却是差异很大的。从理论上看:(1)中国经济增长/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0(张军,2002),以全要素生产率(TFP)衡量的持续改进在1992年后就不显著了,中国存在着通过投入推动的/过度工业化0,这与克鲁格曼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评价/东亚无奇迹0(增长主要靠投入支撑)是相一致的。(2)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
4、题组的系列文章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高增长依然是合理的,但由于制度障碍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制度性的投资饥渴使/经济过热0导致波动;二是转轨时期体制对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的障碍,如体系性紧缩。(3)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变革和技术改进,代表作5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6强调了/高储蓄和高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0,同时指出了/资本形成效率的提高对增长有重要贡献0,分析了资本形成和形成效率对增长的贡献(王小鲁、樊纲,2000);5大调整: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必然的选择6(经济所宏观课题组,1998)、5中国经济走势分析6(刘树成等,2002)、52020年的中国经济6(世界
5、银X/经济增长前沿课题0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资金资助,课题负责人张平,本报告执笔人张平、张晓晶,参与报告讨论的有刘树成、赵志君、刘霞辉、常欣、汪红驹、栾存存、杨春学、赵农、王诚、魏众。¹增长加速时期是指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进入/增长加速0,详见钱纳里等著5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6第320页,上海三联书店,1989版。3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行,1997)也都强调了结构变革的贡献和结构变革的方向。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看,资本形成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发展经济学早期的/大推动0、/低水平陷阱
6、0、/非均衡增长0、/结构性变革0、/金融深化0等研究,都强调通过一切手段提高资本形成以推动经济发展。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强调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启动作用,而后的发展经济理论强调了公平、社会进步、市场机制和制度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针对发达国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的/持续0理论,但缺少对中国这样一个已经启动起来、要继续前行的大国的发展的理论表述。从全球发展的历程看,结构变革,特别是伴随着非农就业增加的变革始终是发展的主线,资本形成是引擎,资本的配置效率是关键。中国经济在高资本形成的推动下不断增长,其能持续的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本课题从结构调整的累积效果
7、入手,分析资本形成的持续性和效率性,特别分析其形成方式和配置方式中的制度障碍;再试图探讨中国经济的结构变革、可持续增长与宏观政策的选择基准。一、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双引擎自1998年以来,政府大规模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累积效应,最明显的标志是工业化这一经济增长的单引擎发展成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引擎。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自主增长。11低价工业化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条主线。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上亿农民以低成本的方式进入了工业部门,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