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398336
大小:1.96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2-29
《岳麓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评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开红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进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1.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高中教育功能的变化3.顺应世界课程改革潮流(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2007年:黑龙江、吉林、北京、陕西、湖南2008年:江西、河南、山西、新疆2009年: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甘肃、西藏未进入:广西、青海陈小娅:“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育的模式、方式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优秀的教育传统得以
2、继承并与时俱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逐步地深入人心。”“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2009年10月胡锦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2010年7月温家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
3、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010年7月二、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的备课1.树立课堂新观念,把握备课的正确方向。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定向:●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控制的预设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建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课堂重构应注意:(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
4、间;(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4)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5)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6)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全班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助于我们明确历史教师的职责,树立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育观念;学习设计思路,有助于我们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学习课程目标,有助于我们教学的准确定位;学习内容标准
5、,有助于我们把握教材的总体架构、基本线索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实施建议,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教学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3.钻研教科书,做教科书的主人。(1)研究教材结构(2)研究编写意图(3)研究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4.分清主次,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一是历史学意义上的重点,如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二是教与学的活动要求意义上的重点,如对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形成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义的重点,如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5.了解学生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本。王鸿娣老师:(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
6、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2)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哪些离学生相差较远,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哪些情境促进学习?(3)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基本能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启发、引导?(4)如何在课堂上分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思考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答案?(5)如何针对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历史学习不同层次的进步?6.积极开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第一,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第二,围绕教科书的教材系列:培训用书、教参、图册、历史材料与解析、教学案例、教学
7、软件、教学网站、教学经验集、课堂实录、教辅资料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6.积极开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第一,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第二,围绕教科书的教材系列:培训用书、教参、图册、历史材料与解析、教学案例、教学软件、教学网站、教学经验集、课堂实录、教辅资料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其他版本教材。但注意不要叠加,将几套教材的内容互相补充,大幅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第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发掘、搜集和利用自然、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