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24052
大小:21.9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8
《无机化学总结,许善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无机化学总结,许善锦 生活需要游戏,但 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 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 死;生活需要艺术,但 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 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 干;生活需要重复,但 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遵义医学院药学《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药学系四年制药剂、药验本科使用) Ⅰ前言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对药
2、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药学系四年制药剂、药验本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
3、划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 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1。即讲课72学时,实验 36学时。 四教材:《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许善锦
4、主編,4版,XX年。 II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及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二、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2.化学与药学一般介绍化学与药学的关系。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3.无机化学的学习方
5、法一般介绍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4.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一般介绍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5有效数字、数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三、教学要求 1.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熟悉化学与医药科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3.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章溶液 一、教学目的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教学内容: 1. 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3.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4.溶液的沸点升高 5.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及其应用
6、6. 三.教学要求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1.掌握溶液的各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意义及公式。 2.熟悉蒸气压、电离度和离子氛的概念。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的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熟悉用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
7、响;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应用;掌握1级反应速率方程及药物有效期计算。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等概念。 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要点,一般介绍实验活化能的概念。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阐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经验方程,一般介绍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原理和酶催化的特点。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的意义。 2
8、.熟悉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要点;阿仑尼乌斯经验方程的应用。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3.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原理和酶催化的特点。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教学目的 了解体系和环境、状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