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72779
大小:85.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7
《《政治试讲教案》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2课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授课日期】2010年5月16日【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介绍四种典型的消费心理,明确对它们的评价和态度;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介绍四种需要践行的消费原则,了解具体的践行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从不同的消费行为中分析消费心理,进而引导人们现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
2、消费者。教学重点是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消费原则;教学难点是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全面认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明确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结合个人行为说明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不同消费心理和四大消费原则,通过观点的碰撞,提高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继而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养成适度
3、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习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使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观。【教具】黑板;粉笔;教科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7【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了解了消费的类型、了解了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消费心理呢?正确的消费原则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正确的消费观是如何树立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第三课第二节的内容,请把书翻到第20页。讲授新
4、课:第二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师]大型超市节假日进行促销活动,市民们纷纷去抢购。购买后有些顾客认为买到了实惠的东西(他们早就相中了商品,搞活动的时候买,便宜了不少);买了不该买的东西(他们看邻居都去了就跟着去了,头脑一热就买了,东西虽便宜,但却是可买可不买甚至是买了用不着的);什么也没买(没有需要的商品,再便宜也是浪费)。请问买了不该买的东西这类顾客是什么心理?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情?[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回答问题。[师]从众心理。我们认为商场搞优惠活动
5、,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让利了,但归根到底还是商家促销赚钱的手段。从众心理分为合理的和盲目的,合理从众让人们买到了实惠,而不顾自身需要的盲目从众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所以,我们要避免盲从,坚持理性消费的原则!理性消费是全面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考虑商品性价比,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作出的理智而冷静的选择。从众心理所带来的利、弊及对待态度(板书)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6、板书)[师]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他所穿的服饰价格还挺高的!请问是什么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请看书本第20页的插图。[生]认真阅读课本,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7[师]求异心理。求异就是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得和别人不一样。求异心理要一分为二地看,合理求异能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是可取的;但如果求异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就过分了,不可取了。求异心理所带来的利、弊及对待态度(板书)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
7、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师]小学穿双星鞋,初中穿李宁,高中穿耐克!小学大众版、初中过渡版、高中限量版。是什么心理造成部分中学生名牌装备不断升级呢?应该怎样看待?[生]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发表观点、不分组不讨论。[师]攀比心理。这种现象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部分城市中学生中存在着。攀比:有一人有我也得有且要更好。攀比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虚荣、为了炫耀,向上看齐,这是不健康的,要反对。攀比心理所带来
8、的弊端及对待态度(板书)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板书)[师]通过前面三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是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得到实惠要考虑很多因素,这恰恰就是求实心理中我们要求的那个“实”,也就是(大家一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