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50782
大小:163.04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2-27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二、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
2、编第一、二册。并参考以下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版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北京第1版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8、《中国古代
3、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三、课程内容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绪论一、唐诗繁荣的原因(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
4、影响);(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举如:l、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2、幕府生活;3、读书山林的风气;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1、佛教的影响:①在诗中直接讲佛理;②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④拓广了文学的体裁。2、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唐诗的分期三、唐诗
5、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思考题:1、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2、比较本、专科教材,指出本科教材在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拓宽和加深。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4、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5、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6、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第二节初唐诗坛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一、初
6、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l、贞观诗坛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上官仪等等)。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
7、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
8、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其创作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