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民事欺诈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

ID:30102201

大小:25.1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6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_第1页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_第2页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_第3页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_第4页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同诈骗,民事欺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合同诈骗,民事欺诈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摘要: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经济欺诈行为自古就有,1997年新刑法将其作为一种新罪名设立。所谓合同诈骗罪,主要指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下面本文对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事欺诈合同诈骗法律  1前言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

2、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多,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屡见报端,并且对整个经济运行与人民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日益成为司法机关加强侦破的主要犯罪类型。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种欺诈类合同占到合同总数3%以上,而且近年来我国合同履约率年年降低,已经从最初的90%左右直降为大约60%。而且由于合同诈骗这种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涉及案件

3、往往情况较为复杂、界限也比较模糊,给司法机关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很大的麻烦和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这两者之间有很多共性的部分,特别容易混淆,例如行为当事人都有欺骗对方的行为发生,都存在故意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在违背其本意的情况下签订并履行合同。再就是无论是合同诈骗还是合同欺诈,都是经济领域发生的行为,都是以合同的形式出现,而且合  “合同诈骗”罪与非罪新解  《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况比较突出,合同诈骗罪作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常见

4、罪名,如何与民事欺诈行为划分开来,涉及到当事人权利的维护与法律适用。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存在诸多类似,往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以“非法占有目的”为认定标准,也是以此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界限,而往往对非法占有的法律特征和构成要件存在一定的分歧,给定罪带来困惑。  为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罪的主客观要件特征,清楚划分合同诈骗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律师整理如下识别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会有一些虚假不实的言语和行为,这与合同诈骗罪中的客观行为及方法极为相似,

5、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否则有可能将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混同,造成放纵犯罪或错误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不良后果。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1、主观目的的不同:合同诈骗罪以签合同为名,达到非  法占有的目的;民事欺诈虽然主观上有欺诈,但不  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观上以追求谋利为目的。  2、

6、行为性质不同:两者都有欺骗行为存在,但二者的性  质完全不同,民事欺诈主要是违背诚信原则,虽然  客观上当事人也采取欺骗方法,却是在履行合同的  前提下的欺骗,行为的目的只是出于谋利,使相对  人产生错识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意思表示;合  同诈骗罪是想利用合同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  物的目的,犯罪行为人本质上没有承担合同义务的  诚意,而是意图使对方单方履行主要合同义务,非  法将其财物占为已有。  3、欺诈的手段和程度不同:民事欺诈通常比较直接,有  一定的限度,只要对方当事人加强警惕,多数是可  以避免的;合同诈骗罪的

7、手段更加隐蔽和恶劣,如  伪造身份证明签约等,被害人往往难以防范和避免。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从司法实践看,有无“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关键。刑法列举了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的五种行为,如果有证据能证明有这些行为存在,原则上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察以下因素,最终

8、确定主观特征:  一是、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行合同能力是基础,如果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故意夸大履约能力,合同订立后不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这种情况应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  目的。如果行为人订立合同时无履行能力,但事后经过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且有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