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

ID:30092921

大小:5.6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6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_第1页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_第2页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_第3页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_第4页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本过程是以段做提速改造的C64K型车为例编制的,其它车型参照执行)5.2.1使用样板及量具对车辆进行检测作业程序:从车辆的1位端逆时针绕车一周检测以下各部尺寸须符合要求。检查步骤:检查样板及量具的标识→将所有样板及量具拿到车辆1位端→使用车钩中心高度检查尺测量1位车钩高度(须符合870-890mm,车钩上翘或下垂量分别不大于5mm同时观察缓冲器型号)→使用盒尺测量1位端梁上平面与轨面的垂直距离差(左、右相差须不大于20mm)→使用盒尺和水平尺测量1位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须符合400-500mm)→使用样板或盒尺测量1位钩间距(ST须符合71-86mm;MT

2、-3须符合88-101mm)→使用盒尺测量1位钩提链松余量及钩提杆左、右横动量(钩提链松余量须符合45-55mm;钩提杆左、右横动量均须符合30-50mm)→使用塞尺测量2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须符合4-6mm)→使用盒尺测量2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5mm)→使用盒尺测量4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塞尺测量4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须符合4-6mm)→使用钢板尺测量闸调器行程缓解位(200-240mm)→使用塞尺测量触头与触板间隙(2-4mm)→使用车钩中心高度检查尺测量2位车钩高度(须符合870-890mm并确认两车钩中心线高度差不

3、大于10mm,车钩上翘或下垂量分别不大于5mm同时观察缓冲器型号)→使用盒尺测量2位端梁上平面与轨面的垂直距离差→使用盒尺和水平尺测量4位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使用样板或盒尺测量2位钩间距→使用盒尺测量2位钩提链松余量及钩提杆左、右横动量→使用塞尺测量3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使用盒尺测量3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盒尺测量1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塞尺测量1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将样板及量具放回原处。285.2.2使用检具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查作业程序:从车辆的1位端逆时针绕车一周,按区域对车辆的各部技术状态进行详细检查。5.2.2.1

4、检查1位端墙组成及附属件(手制动机部分除外),试验车钩三态,从车辆2位角端梁下部钻车检查底架各梁、制动配件及附属件,转向架各部技术状态。检查步骤:目视检查1位端墙组成(新截换、新挖补、新补强部分和加热调修的底架、车体钢结构及铆接配件金属结合面在组装前须涂防锈漆,外露部分须涂底漆及面漆;车体及底架腐蚀部位、露出面油漆脱落处,须清除锈层补漆。端墙剩余厚度不小于3mm,内凹、外涨不大于50mm;上端梁接口不得超过2个,腐蚀深度不大于30%,内外旁弯不大于50mm;角柱、端墙横带腐蚀深度不大于50%)→车辆1位侧端梁及绳栓→检查左侧车钩提杆座架(150mm×60mm×80mm×7~8mm)→28左侧

5、车钩提杆座与螺栓(钩提杆座内外侧须满焊,采用M16螺栓组装,并须安装背母点焊固,;螺栓组装紧固后,螺杆须露出螺母1扣以上,但不得超过1个螺母厚度)→钩提杆(弯曲,与钩提杆座接触部位须涂润滑脂)→右侧车钩提杆座架→右侧车钩提杆座与螺栓→检查提钩杆孔与上锁销孔垂直线的前后水平距离(提钩杆孔位于上锁销孔后侧)→提钩链上、下马蹄环组装状态(组装时须涂润滑脂,圆销应为20×65mm,垫圈与圆销三等分焊固且须有1-3mm轴向间隙,开口销须卷起)→冲击座(弯曲不大于20mm)→钩身上平面(钩身上部与冲击座间隙不小于10mm,上平面由内向外涂打有20号字的检修标记,标记尾部距钩肩应为80mm)→冲击座左侧(

6、铆钉无松动,与车钩托梁接触部位须涂防锈漆)→检查车钩托梁及磨耗板左侧组装状态(钩身下平面须与钩托梁垫板接触密贴并涂抹润滑脂,车钩托梁弯曲不大于5mm,磨耗不大于3mm;车钩托梁的组装螺栓螺纹处须涂黑铅粉油,磨耗板有无裂纹、磨耗不大于50%;采用M22螺栓组装,安装背母和Φ4mm的开口销并卷边,调整车钩高度时可在冲击座与车钩托梁接触面两侧各安装1块60×60mm,厚度不大于10mm,中间有ф24mm孔的垫板;磨耗板上不得有异物,磨耗板磨耗不大于50%,新更换的磨耗板厚度为3-8mm)→车钩左侧及钩舌(铸造标记清晰,使用年限符合寿命管理;标记为C、E级钢,制造期限不超过25年;钩舌销须安装Φ8m

7、m的开口销,双向劈开角度为60-70°;钩舌检修编号正位、清晰;车钩中心线宽度应为5mm且涂打正位)→试验车钩三态(开闭灵活,三态作用良好;钩舌检修标记和探伤标记清晰正位,钩舌及钩腔内部涂抹干性润滑脂二硫化钼)→冲击座右侧(铆钉无松动,与车钩托梁接触部位须涂防锈漆)→检查车钩托梁及磨耗板右侧组装状态(须密贴,并涂抹润滑脂)→制动管吊卡吊板及主管端接管组装状态(安装螺栓及弹簧垫圈,无松动,管系螺纹处须使用聚四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