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75381
大小:67.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6
《论文: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摘要】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优化课堂结构,探索高效课堂已成为新课改探索的永恒话题。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探讨的热点话题。 1.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2、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一位称职的老师不仅要交给学生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课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
3、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已知a>=0,b>=0,且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x+y=1,(0==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
4、小值。而d*d=(-2-2-1
5、)/2=25/2,所以(a+2)(a+2)+(b+2)(b+2)>=25/2。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正如古人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兴趣。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差,究其原因就是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
6、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快乐,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备课时,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收获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能说、会交流
7、、会合作、会展示,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乐学、想学,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保障。例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发散思维,积极的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3.充分的课前准备,导学案的拟定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3.1教学内容的拟定。“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加强集体备课是备好课前提,集体备课可以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打无准
8、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