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

ID:30022384

大小:73.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习作,作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很受重视,然学生却“踟蹰蜗行”甚至“谈之色变”;习作教学中教师的理念还需不断更新,教师的行为还有诸多的“不作为”,还需要反思和规范。下面的思考也许还处于起步阶段,愿与大家商榷:一、资源开发的“盲点”肯定地说,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地抓住生活之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不遗余力地对教学资源进行着开发和利用。这些内容的有效开发,使得学生有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感受,有了猎取“原生态生活”的意识。但是,我认为老师们还存在开发的“

2、盲点”。盲点一:学生的生活既可以说“丰富”,又可以说“不丰富”。为何言“不丰富”呢?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都是在课堂里度过。那么,在这看似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可开发的价值呢?——“跨学科相融共进”是否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利用的一条途径?从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寻找、挖掘有效的因素,丰富学生的体验。如:有的教师与科学教师“联袂”,在科学实验结束后,共同引导学生“写实”——写一写小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收获,实验中的故事与启发。有的与美术教师联手,为自己或同学的作品题写“画中诗”。有的与体育教师协商,引导学生写活动或游戏的规则。有的甚至与数学教师商讨,有哪些可编成

3、“数学益智故事”……可以说,在学校中应该潜藏着我们语文教师还有待开发的资源。我们不要忽视了学生身边的,“零距离”的资源。盲点二:课外书籍中的有效资源。虽然我们承认“生活处处皆语文”,但是学生直接体验、观察所得毕竟是极其有限的。要了解海阔天空的大自然、包罗万象的大社会,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呀!目前,语文教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所读书的“量”与学生书面表达的“量”,二者之间似乎不成正比,缺失了什么呢?缺失了“桥梁”。薛瑞萍老师在《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一书中,记录了薛老师定时引导学生朗读自己读后感的实录。内容之丰富,感受之真实,语言之率真,让我感慨。读

4、后,我掩卷深思,是的,为什么我们看学生的习作,会觉得语言苍白,内容空洞,感情虚假?是因为字里行间缺乏了思想和情感,缺乏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习作中的语言几近是他人之语,很少能读出孩子自己。而“读出自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和独特感受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引导学生读书只完成了积累的“跬步”,还应该培养“精读书要思辨必动笔”的良好习惯。只有孩子本身是“思想的行者”,语言才会有灵性。所以,有效的提高习作的“质量”不仅仅是“量”的堆砌呀!二、习作指导的“泛化”目前的教学中,指导“泛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情感泛化、方法泛化。所谓“泛化”,一方面是

5、指导时总想要面面俱到,不能凸显重点指导内容,缺失针对性。另一方面指教学时比较程式化,总是泛泛而谈,一个概念定乾坤,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给学生情感的生成空间。案例一: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泛都难一位五年级教师执教《我的名字我做主》习作指导,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先聊一聊喜欢自己的名字吗?理由是什么?然后给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并指名做了汇报;接着回忆教学过程,书写活动的过程;最后进行了欣赏和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停下来回忆——大家写名字时,有怎样的表现?老师提问时是怎样的语气,神态?包括欣赏作品时,也十分关注对其他同学的表现的描写。所以,学生最后成文之后

6、,依然侧重于当时的场面描写,活动流程的叙述。反思:我们分析文题,不难发现:习作的训练重点应该放在“为什么我会为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理由是什么”“听别的同学的陈述,我有怎样的想法,怎样的心理?”即:理由的陈述和心理的感触应该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我”应该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舍我其谁?但是,教学中,教师还是按照写一次活动定势,即:写活动就应该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详细地写下来。难怪要重点回忆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表现,也难怪学生的文章中也就没有了“我”的影子,始终都在旁观别人的表现。难怪习作与文章的题目相差甚远,因为应该将侧重点定位于哪里,教师心中都没有明晰。如果每次的指导都要面面

7、俱到,其实,不过是“无痕教学”了。案例二:方法的泛化——不痛不痒等于“不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之后,一位教师教学《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在简单地对本组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回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能将已经确定的写作对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随后概括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神情来写。当然不是一股脑地全部运用,针对自己的写作对象,思考侧重于那种方法?然后练习并进行口述、生生评价,当堂习作,作后朗读、互评。反思:教学很是循规蹈矩,课堂上波澜不兴,只能见到学生星点的热情。为什么呢?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的习作障碍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