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91828
大小:70.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体育教学论文:激发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激发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问题的提出大家知道,在1985年开始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学生的体质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分析其原因不乏有外在的因素,如升学体制、场地器材的缺乏等。但据统计,体育课课时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的比例很大,许多一线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课中也在辛勤地耕耘,为什么许多学生连有些体育的基本技术动作仍无法有效地掌握,体质也呈下降趋势?我们不免对学生本人的主观学习动机也产生了疑虑。2.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各种
2、活动的愿望和理想。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如由于爱好特别喜欢某项运动项目等。而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如体育中考、获得荣誉、调节大脑神经中枢、增进健康等。3 现状调查3.1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本校八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490名)的调查问卷中显示,56%的学生对上体育的学习动机很模糊。而有学习动机的44%学生中,14%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繁重的
3、文化课中的调剂品;12%的学生明确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5%的学生是为了中考拿到好成绩;3%的学生还为了能评上“三好学生”等各种荣誉。3.2学习动机模糊的学生的原因调查经过对学习动机模糊的学生的调查,其原因大致有四:一认为学校安排有这门课所以要学;二认为体育课长期下来千律一篇,比较呆板、枯燥,缺乏生机;三是对某些项目有恐惧感。如耐久跑,掷铅球等;再者体育课没象其他文化课一样有压力,好玩的玩一下,不好玩的应付一下,老师教我们学,至于学的好坏是无所谓的,造成了思想上的松懈。3.3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
4、在对学生前三个学期的期末学习成绩的调查比较中发现,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比学习动机模糊的学生的成绩提高的明显,无论是体现在动作技术的技评上还是身体素质测试中,且在体育差生中表现尤其更为明显。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有学习动机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的效果。5.建议5.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前提,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体育课也一样。学生从小学开始上体育课,所上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
5、对他们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同样,教师教法陈旧,缺乏新意,手段呆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抑制,心理上便形成一种对体育教学的厌恶和惧怕,对体育课也失去了兴趣。教师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在教学中注意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意犹味尽而渴望下一节体育课的到来,使兴趣成为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5.2 利用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个体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调节精神状态、增加食欲和促进睡眠等的生物性需要;也有结交朋友、扩大社会交往,
6、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我、追求成功、获得同伴的认同的社会性需要。个体的活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的需求,根据需求树立其学习动机。譬如说,可以改善体形,使身体更健美;可以在活动中结交更多的朋友;身体瘦弱的可以增进健康;可以为体育中考取得好成绩作准备等。目标有了,动力也就产生了。5.3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魅力,对学生影响时间最长,效力最深。在“整个学校里,教师的可信度最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必修体育课,课堂上学生模仿的对象是体育
7、教师,教师的魅力令学生羡慕和信服,将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从而激发对体育课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技术过硬,在生活中严格要求,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其魅力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榜样作用,直接影响学习动机,所以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还要具备精湛的技术,给学生优美的动作形象,激起学生内在的欲望。5.4改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情感基础。能给予其内在的鞭策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8、同时,在课外要关心、爱护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尊重你、喜欢你才会配合你完成你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6.结论综上分析,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立足于学生的内在需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