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76116
大小:78.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高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学中促进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学中促进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的策略摘要:课堂教学中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符合化学新课程理念中的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创设和谐氛围,优化引导策略,善用激励性评价等促进化学课堂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能力得到提升,让课堂真正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充满活力和魅力。关键词:课堂教学交往理性互动策略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建构知识,体验过程,端正态度,感悟生
2、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仍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教师的控制、监督下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几乎是程序化的,重视的是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再现和题海战术,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忽视了教学中的主体间互动。而有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表面上给予学生互动,但对学生互动过程以及互动结果不闻不问,仍按部就班执行原先的教学计划。那么,不管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会流于形式,一切新的教学理念也会随之落空。因此,充分而有效地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特别是生生有效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生生交往
3、理性互动概念生生交往理性互动,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情景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使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形成共识,从而实现化学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及生成。三、促进化学课堂生生交往理性互动的策略1、创设和谐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中生生交往理性的基础。在以往的“知识课堂”上,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接受教师课前完美预设,师生、生生互动也是在预设的框架下完成,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不
4、用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交往理性互动教学要求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角色重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权威”4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用真诚的表情、商量的语气、合理公正的评价来呵护学生,引导他们敢于并乐于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对话。通过这些互动,学生不仅自动生成知识,提升了智力,而且也获得了探索新知的方法和体验,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理性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并促进了
5、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优化引导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情况,生生互动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如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主导得太多,成了师生意料中的互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学生“双方(我与你)的敞亮对话”上考虑,优化引导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多向的交往互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生成与建构,促进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健康成长。(1)搭建思维支架,力求引发互动在学生思维上存在障碍,不能顺利形成思路的时候,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
6、,是最能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时刻。教师可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或列举多种观点,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思维碰撞,从而促进交往理性互动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设计成探究性课题:请根据价键学说和碳链学说讨论C6H6可能的结构。对于还没有完全建立烯烃和炔烃概念的学生来说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此时教师可将问题分解为下列几个小问题:1、C6H6和饱和的烃相比相差几个氢原子?2、形成一个双键或叁键,氢原子比饱和烃分别应少几个?3、C6H6中可能会有几个双键或叁键?通过解决上述支架式问题,学生思路豁然开朗,生生交往理性互动
7、得以启动。经过激烈思维碰撞,学生得到以下几种结构:,CH≡C—CH2—CH2—C≡CH,CH2=C=CH—CH=C=CH2,,……从得出的可能结构中可知,生生的互动进行得非常充分、有效。(2)设置探究实验,激发互动热情4实验探究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互动热情,使学生之间的交往理性互动能顺利开展,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能最大限度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事先
8、提供的AlCl3溶液、NaOH溶液、稀氨水、稀盐酸等试剂来制备氢氧化铝。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试剂不同,操作顺序也不一定相同。然后通过各小组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汇报,让学生明确并不只有一种方法来制备氢氧化铝。再通过重做其他小组不同的实验来进行对比,极大地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