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word版

《大豆异黄酮》word版

ID:29931503

大小:75.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大豆异黄酮》word版_第1页
《大豆异黄酮》word版_第2页
《大豆异黄酮》word版_第3页
《大豆异黄酮》word版_第4页
《大豆异黄酮》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异黄酮》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研究(2008-11-2709:09:11)标签:杂谈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早期的研究认为,大豆中的异黄酮化合物是引起大豆食品产生苦涩味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人们在加工中都设法将它除去。直到1993年,L.Coward指出,大豆异黄酮可能是日本人癌症发病率比美国人低的主要原因,这就使得大豆异黄酮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95年,H.Adercreutz首次报道,异黄酮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结构相似,故而具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活性,至此,大豆异黄酮成为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

2、,国务院于1995年开始批准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将大豆异黄酮列为豆资源优势,开发大豆异黄酮,不仅为保健品市场提供新资源,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1.自然界中的大豆异黄酮   1.1分布与含量   大豆异黄酮主要来源于大豆的种子,中国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为0.5‰~7‰。异黄酮在大豆种子的各个部位积累量不同,许大申等分析了多个大豆品种不同部位的异黄酮含量,结果发现,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其中子叶中异黄酮占整粒大豆中异黄酮含量的80%~90%;M.Shimoyamade等研究发现,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含量也较突出

3、;S.Kudor等比较了大豆异黄酮在子叶、种皮、胚轴和胚芽中的含量及异黄酮组分的分布,指出,胚芽中的活性组分—大豆异黄酮甙元含量比子叶中高出3~15倍,甚至更高,另外,分析表明,大豆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少,但异黄酮的种类非常丰富。   大豆异黄酮含量除了与大豆种子各部位有关外,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总量及各组分比例的差异上。对日本、巴西、中国和韩国的大豆品种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大豆中的异黄酮组分也各不相同。此外,环境因素,如大豆生长地的经度和纬度、在豆生长所处环境的温度、

4、光照以及土壤肥力等,均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化合物结构   大豆异黄酮包括两类化合物—游离态的甙元和结合态的葡萄糖甙。E.Walz于1931年报道了大豆异黄酮中有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简称Gen)和黄豆甙元(Daidzein,简称Den)两种游离甙元。1973年,M.Naim研究发现了另一咱甙元—大豆黄素(Glycitein),至此,大豆异黄酮中共鉴定出三种游离甙元外,约占大豆异黄酮组分的2%~3%。除三种游离甙元,还有以葡萄糖结合态存在的糖甙染料木甙(Genistin,简称Gin)、黄豆甙(Daidzin

5、,简称Din)、大豆黄甙(Glycitin)以及它们各自的衍生物共九种化合物,它们是大豆异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组分。   2.生物体中的大豆异黄酮   2.1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吸收   早期推测,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作用可能生成雌马酚(equol)而产生生理作用。但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近期通过对代谢产物的检测发现,大豆异黄酮经过动物体代谢后,主要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简称Gen)、黄豆甙元(Daidzein,简称Den)以及它们的葡萄糖醛酸是Gen和Den在体内传递的载体,真正在体内被吸收而产生生理活性的是游离甙元Gen

6、和Den,然而,从膳食中摄取的大豆异黄酮多以葡萄糖甙的形式存在,它们是如何转化成游离甙元的呢?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体内微生物酶的作用,使得这些葡萄糖甙发生了水解,生成异黄酮甙元和葡萄糖。与大豆异黄酮糖甙酶解有关的肠道微生物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i)、假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ofidobacteria)。   由于小肠中微生物菌群丰富,且吸收面积大,所以,小肠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代谢场所。W.Andlauer等研究了大豆异黄酮成大鼠小肠内的代谢情况,大豆异黄酮化合物进入大鼠小肠后,在肠道微生物所产生的葡萄糖甙酶的作

7、用下,部分葡萄糖甙发生分解生成Gin/Din和少量的游离甙元Gen/Den,这些分解产物一部分通过微绒毛外膜进入肠壁组织,另一部分则随着一些尚未被分解的异黄酮糖甙一起随粪便排出;进入肠组织的异黄酮组分,有的通过扩散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的(主要是甙元)则在葡萄糖酸结合后,部分进入血液循环被利用同,另一部分通过微绒毛外膜,返回肠腔排出。    2.2大豆黄酮的活性组分   大豆中异黄酮多以其各种葡萄糖甙的形式存在,有研究报道,这些葡萄糖甙只有在体内经水解作用形成甙元的形式,才具有多种功能作用,H.Wei等也指出,大豆异黄酮各组分中能够产生生理活性的

8、是游离甙元,而不是结合糖甙,因此,一般认为,游离甙元(主要是Gen和Den)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活性组分。对于Gen和Den的活性,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