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26214
大小: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活页规范训练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渔父(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fǔ) 枯槁(gǎo) 泽畔(pàn) 淈其泥(qū)B.醨酒(lí)沧浪(cāng)歠饮(chuò)自令放为(wéi)C.汶汶(wén)宁赴(nìng)弹冠(guàn)皓皓之白(hào)D.鼓枻(xiè)莞尔(wǎn)濯洗(zhuó)其糟(bù)解析 A项,“淈”应读gǔ;C项,“汶”应读mén,“冠”应读guān;D项,“枻”应读yì,“”应读bū。[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都是通假字的一
2、组是( )A.人穷则反本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靡不毕见图穷而匕首见C.亡走赵,赵不内距关,毋内诸侯D.可以濯吾缨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解析 A项,反—返。B项,见—现。C项,内—纳;距—拒。D项,濯,洗;被,遭受。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形容词,安稳/副词,怎么;B项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承接;C项语气助词,呢/介词,向;D项介词,跟。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B.举世皆浊我独清C.圣人不凝滞于物D.遂去,不
3、复与言解析 B项,“举”古今皆为“全”的意思。A项,“形容”古:形体和容貌;今: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项,“凝滞”古:拘泥,执著;今:停止流动,不灵活。D项,“去”古:离开;今:到某地。答案 B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是以见放B.自令放为C.屈原既放,游于江潭D.安能以身之察察解析 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被动句。答案 D二、阅读精练(40分)(一)课内精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
4、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A.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5、放见:通“现”。C.新浴者必振衣振:抖掉。D.自令放为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解析 B项见,表被动。答案 B7.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 A项介词,“到”/介词,“被”。B项介词,“用、让”/介词,“因为”。C项连词,表转折/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D项连词,表修饰。答案 C8.下列各项全部表现屈原品行高洁的是( )(3分)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③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⑤沧浪之水清兮,可
6、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解析 ①记述屈原的遭遇,⑤表现的是渔父的思想。答案 B9.对《渔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D.渔父最后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解析 屈原只是对楚国的统治者感到失望和憎恶。答案 C1
7、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去,不复与言。(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整个世界都混浊,您为什么不把水搅得更混而推波助澜呢?(2)怎么能让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玷污呢?(3)(渔父)于是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二)课外拓展(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