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89109
大小:28.03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4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x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中国数字鸿沟报告XX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XX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 【前言】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信息中心从XX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
2、,对中国数字鸿沟现状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本报告是第四份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年度报告。 本报告继承了前此报告主体框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1.在考察内容方面,重点考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和性别数字鸿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鸿沟总水平测评。鉴于区域数字鸿沟是地区数字鸿沟的表现,而教育数字鸿沟很大程度上是原因而非结果,所以本报告对这两类数字鸿沟不再进行单独反映。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
3、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2.在考察变量方面,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 3.在测算方法方面,继续采用“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计算“数字鸿沟指数”。数字鸿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客观反映,其形成原因、作用机理相当复杂。鉴于人们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还刚刚开始,国际上对于数字鸿沟的测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有公信力的方法或报告。本报告本着数据完整、理论通用、内涵直观的原则,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各方反馈和斧正。 【总体概况】
4、 信息技术扩散进入快速扩张期 按照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新技术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后,扩散过程会突然加快,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创新采纳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一般来讲,一项新技术在普及率达到10-20%时将进入快速扩散期[2]。按照这一理论,目前中国信息技术扩散已全面进入快速扩张期。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
5、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尽管如此,仍有两个原因使得数字鸿沟变化呈现多样性特征。一方面,一项新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扩散轨迹不一样,导致数字鸿沟在不同时期表现迥然不同。比如,城市计算机应用已进入快散期,而农村计算机应用还刚刚起步,使得城乡计算机差距长期处在高位。另一方面,特定时期内不同新技术在同一人群内的扩散轨迹也会差别很大,也会使引起数字鸿沟的变化。比如同样在农村,移动、电话、彩电已进入快速扩散中后期,而互联网、计算机还处在起步期,也会带来数字鸿沟变化的不一致。 ——互联网:正处在快速扩张初期。 我国互联网实现1亿用户规模
6、大约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XX年互联网普及率首次突破10%后,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实现第2个亿级用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XX年底全国互联网用户达到亿户,普及率上升到16%。考虑到互联网普及的饱和点在80%左右,我国互联网扩张期还有很长。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网民中宽带用户已占到%,宽带用户普及率也已达到12%,也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1] 图XX-XX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变化及扩散曲线 ——计算机:整体处于快速扩张初期,但城乡差别较大。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
7、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城市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在XX年达到13%以后进入快速扩张期,XX年达到%;而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到XX年还只有%,离到达快速扩张所需要的临界数量还有较大的距离。全国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在XX年达到台后,从理论上说也已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但由于受农村影响,随后几年整体上快速扩张的形势并不是很显著,XX年达到台后快速扩张的趋势得到强化。即便以每个家庭拥有1台计算机作为基本饱和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扩张的空间也非常巨大。 图XX-XX年中国城乡计算机扩散曲线
8、 ——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