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ID:298822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19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_第1页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_第2页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_第3页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一、引言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十五世纪后,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由此可见,“文化”一词的中西来源殊途同归,现在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社会方式,包括信仰的模式、风俗、目标、机构、技术,以及打上人类社区生活烙印的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

2、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宗旨。  二、语言、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方式,而交流则是一种社会化进程。因此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法规则和词汇结构,还包括形成语言方式的社会习俗和行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与其所在的社会结构紧密相关,有些语言现象只有置于社会的大语境中才能得以解释。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化包括交流,交流需要语言,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习语言也就与了解文化密不可分。  1.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就像练开车时只读驾驶员手册而从不上路一样。  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与母语

3、者进行交流,外国人母语的获更多免费论文资料:会计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得绝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一定文化氛围中与周围人的日常交往中获得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的使用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语言体现了文化现实。  2.英语教学需克服母语与目标语文化差异的障碍。  根据社会语言学的解释,文化是指特定社会或国家的整套社会方式,是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文化使语言在不同社区和国家中的概念意义明显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造成对同一语句的不同理解。  3.英语教学需走出传统的语法翻译

4、的误区,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长期影响,中国许多外语教师都认为只要掌握了发音、语法和相当多的词汇,学生自然就能学好一门外语。由于繁重的工作量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往往忽视解释字词的文化联系;而学生一碰到生词,不是依靠教师就是查词典找出这个生词的汉语翻译,而不能仔细研究它的内涵。因此学生往往不能抓住该词的精确含义或不能选择正确的词汇表达。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上的体现。  (1)概念相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5、,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条件造成人们生活经历的相似,于是表现出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如:  “ass”和“驴”——蠢笨  “bee”和“蜜蜂”——勤劳  (2)概念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  由于文化背景相差悬殊,中国与其他英语国家在语言的表达和使用上大相径庭。如“dog”一词,中国人会把“狗”与不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狗崽子”等。而英国人把狗看作人类的朋友,因此,“luckydog”往往指幸运的人;“acleverdog”一个聪明的男孩或头脑灵活的小伙子。  “thewestwind”在英国是指从大西洋吹过来的暖风,因此给英国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很好

6、的例子:“thewestwind”象征着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力量。而在中国,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西风的寒冷与无情。  (3)概念相同,但只在某一文化中有特定的内涵。  由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不同,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政治社会制度的不同等,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随处可见。  英美国家人民钟情于苹果,所以一些与苹果有关的习语表现出人们对苹果的偏爱,如:  “theappleofone’seyes”源于《圣经》,意为人们最疼爱或喜欢的人或事物。  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受到人们偏爱,成为“刚直不阿”、“忠诚、坚强不屈”的代名词。“势如破竹”、“胸有成竹”、“

7、雨后春笋”等词汇也表达更多免费论文资料:臂力论文网http://www.zidir.com了人们对竹的赞许。但如果翻译成“asuprightasbamboo”、“havebambooinone’schest”就让讲英语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2.文化差异在日常会话中的体现。  (1)问候语和称呼语  中国人之间见面问候时,一般问:“上哪去?”“吃了吗?”如果直译为英语“Whereareyougoing?”就可能会引起外国人的不快,他可能一愣,既而回答:“It’snoneofyourbusiness.”而对于“Haveyoueaten?”的问话,外国人会误以为你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