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72644
大小:103.9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4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例题精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移·典型例题精析公式,可求a与b的夹角α.于是例2 已知a+b=(2,-8),a-b=(-8,16),求a·b及a与b的夹角θ.【分析】与例1不同的是,题目给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可由已知条件求出a,b的坐标,再用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求解.【解】由a+b=(2,-8),a-b=(-8,16),二式相加,解得a=(-3,4);二式相减,解得b=(5,-12).于是 a·b=(-3)×5+4×(-12)=-63.求a,b的夹角θ也可用坐标表示式计算.【说明】如果知道两个向量的坐标,可直接求其夹角,不必利用定义去求模及数量积.例3 已知两个向量a=(3,4),b=(
2、2,-1),当a+xb与a-b垂直时,求x的值.【分析】利用已知向量a与b表示a+xb,a-b,根据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得到关于x的关系式.【解法一】∵(a+xb)⊥(a-b),∴(a+xb)·(a-b)=0.a·b=3×2+4×(-1)=2,∴25+(x-1)×2-5x=0.【解法二】∵a=(3,4),b=(2,-1),∴a+xb=(3,4)+x(2,-1)=(2x+3,4-x),a-b=(3,4)-(2,-1)=(1,5).由于(a+xb)⊥(a-b),∴(a+xb)·(a-b)=0,从而(2x+3)×1+(4-x)×5=0,2x+3+20-5x=0,【说明】使用数量积的
3、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有使用向量式或坐标两种形式的思路.例4 平面内三点A,B,C在一条直线上,=(-2,m),=(n,1),=(5,-1),且⊥,求实数m,n的值.【分析】因为A,B,C三点共线,可由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得到关于m,n的一个关系式;又因为向量⊥,再由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得到关于m,n的第二个关系式.对这两个关系式联立求解即可.【解】∵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向量与共线.于是,存在实数λ,使=λ.又=(-2,m),=(n,1),=(5,-1),∴=-=(7,-1-m),=-=(n+2,1-m).∴(7,-1-m)=λ(n+2,1-m).故有二式相除,消去λ
4、,得∴mn-5m+n+9=0.①又⊥,∴·=0,即 (-2)×n+m×1=0,m-2n=0.②由②得m=2n,代入①,得相应的 m=6,m=3.【说明】上面解法中,式①可由向量共线的坐标表达式求得,因为=(7,-1-m),=(n+2,1-m),与共线,所以7×(1-m)-(n+2)(-1-m)=0,同样可以得到mn-5m+n+9=0.例5 平面内有向量=(1,7),=(5,1),=(2,1),点X为直线OP上的一个动点.(1)当·取最小值时,求的坐标;(2)当点X满足(1)的条件和结论时,求cos∠AXB的值.【分析】因为点X在直线OP上,向量与共线,可以得到关于坐标的一个关
5、系式;再根据·的最小值,求得,而cos∠AXB是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利用数量积的知识容易解决.【解】(1)设=(x,y).∵点X在直线OP上,∴向量与共线.又=(2,1),∴x×1-y×2=0,即 x=2y.∴=(2y,y).又=-,OA=(1,7),∴=(1-2y,7-y).同样=-=(5-2y,1-y).于是·=(1-2y)(5-2y)+(7-y)(1-y)有最小值-8.此时=(4,2).(2)当=(4,2),即y=2时,有=(-3,5),=(1,-1),·=(-3)×1+5×(-1)=-8.【说明】由于X是OP上的动点,则向量,均是不确定的,它们的模和方向均是变化的,于是
6、它们的数量积·也处在不确定的状态,这个数量积由与的模
7、
8、与
9、
10、及它们的夹角三个要素同时决定,由解题过程即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变量y的函数.另外,求出与的坐标后,可直接用坐标公式求这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例6 如图5-3-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2AB,∠ABC=60°,自A向对角线BD引垂线,并延长交BC于E,求BE∶EC.【分析】由于BC=2AB,∠ABC=60°,可以、为基底表示图中的向量,其中⊥是最可利用的条件.又=-,,于是可建立m与n的关系式.【解】设=a,=c,BE∶EC=m∶n,则又=+=c+a,且⊥,∴·=0,∴4m-n-(m+n)=0.∴3m=2n.∴
11、m∶n=2∶3.故BE∶EC=2∶3.例7 如图5-3-3,在△ABC中,由A与B分别向对边BC与CA作垂线AD与BE,且AD与BE交于H,连结CH,用向量法证明CH⊥AB.【证法一】∵AD⊥BC,H在AD上,∴⊥.而=-,∴(-)·=0.∴·-·=0.①又⊥,∴·=0,即 (-)·=0,·-·=0.②注意到①,②式中·=·,故①-②,得·(-)=0,即 ·(+)=0,·=0.∴⊥,即 CH⊥AB.【证法二】如图5-3-4,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0,即 (-)·(-)=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