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

ID:9605037

大小:227.8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3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_第1页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_第2页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_第3页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_第4页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题精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线段的定比分点·典型例题精析 例1 平面内有三个已知点A(1,-2),B(7,0),C(-5,6),求,,+,-,2+,-3.【分析】 本题涉及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均需正确掌握其运算法则.【解】∵A(1,-2),B(7,0),C(-5,6),∴=(7-1,0+2)=(6,2),=(-5-1,6+2)=(-6,8),+=(6-6,2+8)=(0,10),-=(6+6,2-8)=(12,-6),或 -==(7+5,0-6)=(12,-6).

2、=(12,4)+(-3,4)=(9,8).-3=(6,2)-3(-6,8)=(6,2)-(-18,24)=(6+18,2-24)=(24,-22),或 -3=(6,2)-3(-6,8)=(6,2)+(18,-24)=(6+18,2-24)=(24,-22).例2 用坐标法证明++=0.【证明】 设A(a1,a2),B(b1,b2),C(c1,c2),则=(b1-a1,b2-a2),=(c1-b1,c2-b2),=(a1-c1,a2-c2),∴++=(b1-a1,b2-a2)+(c1-b1,c2-b2)+(a1-c1,a2-c2)=(b1-a1+c1-b1+a1-

3、c1,b2-a2+c2-b2+a2-c2)=(0,0).∴++=0.【说明】 这个证明过程完全是三个点坐标的计算,无需考虑三个点A,B,C是共线还是不共线的位置关系.同时,对这个结论的更一般形式,即几个向量顺次首尾相接,组成一条封闭的折线,其和为零向量,也就不难理解了:例3 已知M(1,0),N(0,1),P(2,1),Q(1,y),且∥,求y的值.【分析】 先由已知点坐标分别求出向量及的坐标,再由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求解y.【解法一】 利用向量平行充要条件的坐标表达式.∵M(1,0),N(0,1),P(2,1),Q(1,y),∴=(-1,1),=(-1,y-1)

4、,∵∥,∴(-1)×(y-1)-1×(-1)=0.解得 y=2.【解法二】 利用向量共线的定理.由已知∥,故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λ.∵M(1,0),N(0,1),P(2,1),Q(1,y).∴=(-1,1),=(-1,y-1),∴(-1,y-1)=λ(-1,1),(-1,y-1)=(-λ,λ).解得 λ=1,y=2.∴y=2.例4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0,0),B(4,0),C(3,6),边AB,BC,CA的中点分别为D,E,F,且△ABC的重心为G,求:【分析】 解此题可首先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分别求得各边中点D,E,F的坐标,再利用三角形重心G

5、的坐标公式求得G的坐标,最后利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计算所求的向量.【解】∵ A(0,0),B(4,0),C(3,6),且D,E,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G为△ABC的重心,【说明】 本题中的(3),(4)具有一般性,我们将在例5中作一般结论的推证,另外结论(3)与(4)本身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G为△ABC的例5 如图5-2-2,在△ABC中,D,E,F分别为AB,【证明】 必要性.充分性.即 (m-k)+(l+m)=0.由于与是不共线的,故m-k=0,且l=m=0,∴m=k=l.更为简捷:例6 如图5-2-3,在△ABC中,D,E,F分别为边BC

6、,【分析】 要证△ABC与△DEF的重心相同,实际上是证表示重心的两点重合,一种方法是利用向量相等,另一种方法是证明两个重心的坐标相同.【证法一】设△ABC的重心为G,△DEF的重心为G′,且设则对于平面内的任意一点O,有∴G与G′重合.故△ABC与△DEF的重心相同.【证法二】 设△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a1,a2),B(b1,b2),C(c1,c2),其重心G的坐标为(g1,g2).△DEF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D(d1,d2),E(e1,e2),F(f1,f`2),其重心G′的坐标为(g′1,g′2),则同理d2+e2+f2=a2+b2+c2.∴G与G′

7、重合.故△ABC与△DEF的重心相同.【证法三】利用例5的结论.设G为△ABC的重心,则设G′为△DEF的重心,则据例5的结论,可知∴△ABC与△DEF的重心相同.【说明】 证法一使用的是线段定比分点的向量式.证法二使用的是线段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而证法三,利用了三角形中两个重要的结论:G为△ABC重心++=0;CA,AB上的点).例7 如图5-2-4,在△ABC中,D为边BC上的点,且=k,E为DA上一点,且=l,延长BE交AC于F,求F分有向线段的比λ.故由此可解得λ.【解】 设=a,=c,分别将,,用,的线性组合表示.∵=k,又=l,又由F分有向线段的比为

8、λ,即=λ,可知又 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