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

ID:29853499

大小:61.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10 六国论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B.暴秦之欲无厌厌:厌倦C.举以予人举:拿D.此言得之得:得宜、适当【解析】 B项,“厌”同“餍”,满足。【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项,于:介词,比/跟“至”构成固定短语,翻译成“到了……的结局(地步)”。C项,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D项,为:都是介词,表被动,被。【答案】 D3.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

2、02074】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苟以天下之大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赵尝五战于秦【解析】 C项,与例句一样都是被动句。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齐”。B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答案】 C4.名句默写。(1)苏洵《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3)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

5、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阅读课文第1~3段,完成6~9题。【导学号:16702075】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解析】 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 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6、相同的一组是(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弊在赂秦也师道之传也久矣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解析】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转折。B项,都是助词“的”。C项,助词,表肯定/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D项,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对比关系,可译为“就”/连词,那么。【答案】 B8.第3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 第3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

7、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 D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