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31616
大小:40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认识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赤道周长、表面积和平均半径等数学参考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3.能认识并熟练运用地球仪【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主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启发引导、当堂训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展示目标一、图片导入:《天圆地方》、《浑天说》引导思考
2、: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二、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第一次先学后教展示自学指导一内容:阅读课本P2-P4时间:4分钟要求:1.把知识点标记在课本2.尝试理解记忆问题: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三个阶段古代___近代___现代___(将符合填到横线上)2.有哪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哪种证据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哪种证据最能直观的证明?一、学生阅读课本P2-4页内容,独立完成自学指导部分的题目。二、小组讨论:将个人自学成果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如有解决不了的疑问,4分钟后由组长举手发问。
3、三、4分钟内尝试达到记忆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独立完成自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第一次先学后教根据学情进行点拨多媒体展示:1、月食图(提醒学生:课本中提出是日食还是月食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变教、学为学、教,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才教,提升课堂效率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3、人造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图片4、海岸观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目标二提问,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这3个证据,通过多媒体展示,进一步让学生明确:①月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而非日食②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是______③首次亲身证实
4、地球是球体的是___④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最直观证据是___________⑤了解生活中的例子如:海岸观船、站得高看得远都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结合练习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承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如果要你为地球做一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你知道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大小第二次先学后教展示自学指导二内容:阅读课本P5-P7时间:4分钟要求:1.把知识点标记在课本上2.理解记忆问题:①1.指出地球仪各部位名称(①-④)①②④③②2.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让学生首先正
5、确读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为今后灵活运用地球仪来解决地球的自转等知识做好铺垫。教师点拨:红字部分达到记忆口诀助记忆:拿着庐山武器6357进行庐山起义6371打到庐山去吧6378赤道: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赤道____的________体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重要数据学会总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锻炼学生的总结与表达能力。课堂小结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三个阶段2.有哪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哪种证据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哪种证据最能直观的
6、证明?3.指出地球仪各部位名称(①-④)4.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认知的过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证实地球形状的证据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赤道_____的_____________体当堂达标6分钟时间完成助学P2-31-5题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月食的照片B.日食的照片C.“神九”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D.麦哲伦环球航行2.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A.前者长于后者B.后者长于前者C.一样长D.无可比性3
7、.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半径6371千米B.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D.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5.参考助学P3页图完成(1)--(4)教学反思:1、学生刚接触五主四环节教学模式,相比较小学时候需要独立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会总结与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充分发
8、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争取做到当堂任务当堂解决,不占用课余时间,减轻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