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29810112

大小:655.5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3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关读物 直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ǔ)  秽迹(huì)  斧钺(yuè)犯跸(bì)王劭(shào)箕裘(jī)徇名(xùn)阿容(ē)瓦砾(l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2)树(3)书(4)凶(5)朝(6)道(7)曾(8)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2)况史之为务(名词作动词,写史)(3)或身膏斧钺(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4)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葬)(

2、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7)韦昭仗正于吴朝(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使动用法,使……退走)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2)其叙述当时古义:当时历史。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3)盖烈士徇名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判断句)译

3、文:那些邪的、曲的人,被人轻贱,因为那是小人的做法。(2)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状语后置句)译文: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在魏国犯了忌讳。(3)贯三光而洞九泉。(省略句)译文:一边是上贯三光,一边是下埋九泉。(4)见屈武侯。(被动句)译文:被诸葛亮击败。(5)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被动句)译文: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看到。[常识·速览]秉笔直书——刘知几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代名门,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于文学。他20岁时中进士。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奉调长安,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纂

4、《三教珠英》的工作。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不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又迁为左史。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迁为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官,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因此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并以一家独创之学,对于史官垄断史学表示抗议。景龙四年(710),《史通》撰成。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史通》1.体例《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著。共20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为10卷。内篇有39篇,外篇有13篇,合计5

5、2篇。其中,属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等3篇,大约在北宋时已亡佚,今存仅有49篇。内篇是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记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另有《序录》一篇,为全书的序文。2.内容《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记赞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纂方法做了专篇记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

6、能“曲笔阿世”“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直书》一文以丰富的史实材料对中国史学中“直书”这一优良传统作了深入论述。作者认为,敢于奋笔直书、彰

7、善贬恶是史学家的最高境界,“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在具体叙述中,要避免个人好恶。他称赞历史上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彰善贬恶的精神,才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而对那些“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人,作者则持批评态度。[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