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

ID:29768282

大小:62.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三首-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各首诗的艺术特点。2.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各首诗歌中表露的诗人的情怀。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层层铺叙;用典化句,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的作用。教材优化全析一、内容详解虞美人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对人生已经绝望,人多以为美好的“春花秋月”,他

2、见了反而心烦,并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其感情之极端痛苦可见。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又东风”点明时间又过去一年,不断消逝的时光,引起他无限感慨,有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写他遥望南国

3、而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最后,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忧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诘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书愤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

4、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一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将诗人的恢

5、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一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

6、》曾说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扬州慢这首词是写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写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词的上片极力写当时扬州的惨状。词人到达扬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扬州”和风光优美的“竹西”,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了。战争的痕迹,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7、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里,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渐黄昏”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清角”悲吟,寒气逼人。词的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同

8、时用了虚拟的手法设想:杜牧如果重游扬州,面对今日的萧条,也会感到惊心,即使像杜牧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怕也“难赋深情”了。最后两句“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把词人叹惋激愤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二、技巧鉴赏《虞美人》: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这是虚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