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

ID:29672282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教学重点: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童年是人生最纯洁的一方净土,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更能体会到那段时光的纯真和美好。一方净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古往今来,总会有一些高尚的灵魂用心向我们浅唱低吟,像微

2、风拂过琴弦,像落花亲吻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儿时的鲁迅,回到浙江绍兴,回到平桥村,回到幸福的童年,去体会他在童年所感受到的美吧!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归省()不惮()行辈()怠慢()撺掇()惹眼()凫水()悠扬()家眷()潺潺()絮叨()皎洁()2.常识简介: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3、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2)背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由看一篇“谈中国戏”的文章而回忆起小时候看过的社戏。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第一人称的作用: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3.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归纳:(1)本篇文章主要叙写了什么样的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4、【明确】“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2)文章的题目叫“社戏”,文章叙写了哪些事情,《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明确】看戏前:随母归省——乡间生活——平桥乐事看戏中: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观戏——归航偷豆(详写)看戏后:公公送豆【小结】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明确】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

5、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读完本文,你认为社戏好看吗?豆好吃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明确。)【明确】戏:17段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18段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来踱去唱,后来20段我最怕的老旦索性坐在交椅上唱,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19段我期待的蒙白布,套黄布衣跳老虎的戏剧也没有看得见。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仅此而已!于是,双喜他们喃喃地骂。我也忍耐地等。终于大

6、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豆: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证。况且,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带有泥土气,缺少调味品的豆,很难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2.第40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对那夜的情景始终难以忘怀。——小组合作探讨:我们从文中了解到,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明确】(1)是因为那里景美(自然美);(2)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3)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参考

7、】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情感,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所未曾见过的,在人生的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3.背景关注:文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氛围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

8、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