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5069
大小:1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知道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位置、著名战役以及合纵与连横的基本史实,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懂得“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道理。理解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讲究策略,了解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3.了解都江堰工程,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知道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2、 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样的局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讲授新课】 .教师指出“社会变化”是本课主要线索,让学生思考:社会变化包含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参见教材P29、P3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文字表述,进行比较
3、并思考: (1)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七雄”分别在哪个方位,你能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记忆吗? (3)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4)通过对比地图,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1)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教师明确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诸侯国之间相互攻
4、占,诸侯国内部也有争权斗争;北方遭受匈奴的侵扰,因此燕、秦、赵修筑长城来抵御。 2.乱悠悠使得“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当时的人们对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会渴望什么?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 3.为了在混乱的时势下称雄争霸,七国纷纷实行变法,谋求富国强兵,其中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最终只有秦国笑到最后,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富强的呢?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
5、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2)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益;(3)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指出:(1)“确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秦始皇实施的郡县制就深受其影响。(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逐步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3)“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因此秦孝公死后,商鞅也遭诬陷、车裂而死。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商鞅虽死但新法未止说明了什么”两个问题。
6、7.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旧贵族的阻挠,请学生根据材料说说商鞅是怎样推行变法改革的,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8.教师讲述商鞅变法使秦国“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巴郡和蜀郡,设郡守,其中成都为蜀郡治所。随后使用多媒体展示秦蜀郡地图、地形图,让学生理解修建都江堰的必要性。 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乱悠悠的局势,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征服、称霸变为兼并、消灭。兼并战争加速了分裂局面的结束,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
7、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而纷纷变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国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六、板书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