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ID:29661968

大小:9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1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_第1页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_第2页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_第3页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_第4页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 卖弄 呼朋引伴 黄晕 舒活 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  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

2、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颂春  三、写作思路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

3、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

4、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5、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

6、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五、诵读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应当在预习中查字典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出描绘春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情感,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

7、者对春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揣摩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

8、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