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27316
大小:17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1
《《优请砧木具备条》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砧木开放分类:砧木砧木(rootstock) 嫁接用的砧木,要选择生育健壮,根系发达,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具有一定抗性(如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能力强),与接穗具有较强亲和力的针、阔叶树种苗木作砧木。 优良的砧木应具备以下特点:(1)嫁接亲合性好,苗木寿命长;(2)根系发育良好,吸收水肥能力强,切花产量和质量高;(3)抗逆性强,尤其是抗根际病虫害;(4)栽培管理简单,生长势强;(5)容易繁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材料供嫁接使用;(6)便于嫁接操作等。 嫁接苹果常用的砧木:山荆子、楸子、花红、河南海棠、湖北海棠、海棠花等; 嫁接梨常用的砧木:秋子梨、杜梨
2、、褐梨、麻梨、沙梨、豆梨等; 第四节 园林植物整体布局1.主调与基调、配调2.植物群体美与个体美的表现3.园林植物与园路关系4.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关系5.园林植物与山水景观的关系第五节 园林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根据国林性质、功能、规模确定主题思想、形式与内容。2.因地制宜巧于因借3.要有不同功能区别与景区、景点的布局。4.充分估计工程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可行性。5.正确认识传统园林艺术的保留与继承的关系如何合理便用休杀菌剂因农作物受到植物病原菌的侵害,而发生的各种病害,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保护作物少受其害,减轻损失。但是如何作好这一工作,却要科学地分析,并推广及运用
3、已取得的成功技术,才能梆到经济有效。 1、要彻底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是防。无论对系统侵染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阴止其危害。一量症状显露,或已具有一定的严重程度,再大力防治已为时过晚,损失已成定局。因此防病不同于治虫。但是这一道理,信往没有引起农民的重视,或他们不愿意作这种子无形的投入,也有农民存在逃避病害的侥幸心理。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
4、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传达室病害、如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等需在种子处理方面下功夫,秧苗带菌则应先处理秧苗后下田。土传病害(包括多种线虫病),大多采用药剂处理土壤、苗床,如使用多种杀线虫剂或杀早已6杀线剂、熏蒸剂等。对气传病害,大都用常规叶面喷雾、喷粉(包括粉尘剂)。诱病、白粉病危害麦类,也可以用内吸剂处理种子。 3、针对作物需防治的病害,对症选药。选择有效的药物,不是一药治百病,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效、广谱。有些物效药只对少数病菌有效,仍是优秀药物。 4、根据病原菌的生活周期及流行规律,确定防治期。要按照
5、防治目的、施药手段等来决定如何用药。例如防治种传病,可以拌种、浸种、闷种、种子包衣等;叶面施药,喷雾或撒粉,则应根据所用的保护剂、内吸剂、治疗剂的种类,来决定适药用时间与次数;防治麦类赤霉病,关键在初花期施药。。。。。。正是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科学道理,也有许多成功的技术措施。我国在辨证用药,抓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防治成果显著。要充分宣传和应用推广这类措施。 5、不要刻意追求高效、内吸、广谱杀菌剂。许多保护剂有其独到的优点,历百年而不衰。例如波尔多液及铜制剂,石硫合剂及硫剂类。百菌清、代森锰锌更是近年广泛应用的品种应与内吸剂配合或轮换应用。 6、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不能
6、连续用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 7、防病效果如何,不仅是药剂本身的问题,使用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药效的正确发挥。运用得当可减少用药量而取得更佳的效益。例如80年代推广的三唑酮拌麦种,控制条锈病的流行;用三环唑浸稻秧后栽插,控制穗颈及叶部稻瘟病;水稻中后期喷施三唑酮兼治多种病菌等,这些都是十分突出的例子。 8、防治病害要作经济核算,减少投入。(记者佚名)北京颐和园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
7、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三山五园”独立成园,各具特色,但又相互连接,浩浩荡荡次第展开,如此集中的园林也为世所仅见。 金、元、明三代的主要精力在修建北京城池和城内的皇宫,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家拥有。从清朝康熙帝开始,内城已无发展,皇家园林才开始涌向西山。现存的皇家园林多为清代中叶所建。 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