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ID:29588828

大小:14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导学目标】1.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评价作者的观点。☆温故知新☆☆课堂探讨☆要点一: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评价作者的观点。【探究活动】概括文章的内容。【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各段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写景和议论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及辨释“花山”之“花”乃“华实”之“华”的误读。第2段则全是记游。先略述了华山前洞与后洞的概况,突出

2、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第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第5段,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课堂提升】1.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答案】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

3、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4、”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解析】注意找到议论和写景的段落,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这篇文章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记叙部分议论部分第1段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第4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5、取之也。【教师释疑】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在填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重在说理的特点,为背诵第2、3两段做准备。【讨论明确】记叙部分议论部分第1段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第4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2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

6、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第3段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志,尽吾志。【课堂提升】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答案】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

7、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

8、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