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56524
大小:56.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2 苏教版 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1.选出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天姥(mu)山 天台(tai)山 B.瀛(ying)洲 剡(dan)溪 C.渌(lu)水 日暝(ming) D.殷(yin)岩泉 觉(jiao)时之枕席2.选出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C.列缺(缺少) 鸾回(回旋)车 D.觉(睡觉)时 向来(助词,不译)3.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虎鼓瑟兮鸾回车4.判断题。(1)诗歌,泛指各种体裁的诗。诗是文学体
2、裁的一种。诗是通过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 )(2)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旧体的诗、词、散曲(小令和套数),狭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3)旧体诗属古代诗歌,新诗属现代诗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就属古代诗歌。( )(4)李白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对日趋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关切。在李白的诗中,还有不少歌颂祖国大
3、好河山的作品。李白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诗风清新飘逸。李白“斗酒诗百篇”,创作颇丰,可惜“十丧其九”,仅存九百余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又自称“谪仙”。( )(5)《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如《梁甫吟》。“哺”,读f(,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 )5.默写。(1)海客淡瀛洲,________;越人话天姥,________。(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5)诗中表现诗人理想志向的诗句:________。6.简析:有人分析《梦》说全诗以“梦”为线索,分别写了入梦之由(第一段)、梦游之景(第二段)、梦醒之叹(第三段)。这样分析对不对,为什么?7.选出能够表现诗人理想追求的句子[ ](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8.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
5、何处边?A.首句点染远景。其中“隔”与“隐隐”相配合,创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B.二句勾勒近景。画面清幽明丽。“问渔船”三字*真地表现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心驰神往。C.三四句在有趣的一问一答间,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透露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D.这首诗把眼前景与附会此景的桃花源的故事水乳交隔地写在一起,诗笔活泼,意趣盎然,耐人寻味。9.读诗回答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梦到洛城。(1)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描写了春天的季节特征:树木滋荣,时而春雨霏霏。B.第2句与首句相配合,
6、描绘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有声有色的春天景象。C.从第2句的“残花”一词可看出诗句描写的是初春乍暖还寒的时候。D.诗的三、四两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洛阳的思念。(2)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上看是首抒情诗,标题《春兴》就告诉人们这首诗写的是内心的感触。B.第三句紧扣标题,由春景转向写春思:春日思乡。C.第四句中的一个“逐”字有化虚为实之妙,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D.诗中的“阴阴”“残花”暗含了一种思乡而不能归的愁苦之情。10.读诗做1—3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7、。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D.“秋山
8、”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