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

ID:29552519

大小:5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_第1页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_第2页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当时刚过渡到封建制阶段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边郡的侵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匈奴族对中国北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A2.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1.B 3.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被认为是正义的和进步的战争,其主要原因是A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C是防御性的战争D是维护先进的生产方式而进行的战争D4.从西汉高祖到汉元帝时,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这三

2、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和亲一战争一和亲B.一直处于战争状态C一直处于友好状态D.战争一和亲一战争A5.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用兵后,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族人杂居,人口增殖D.东汉大将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北匈奴的威胁A6.《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人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

3、民的心愿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B7.被史学家司马迁称为“凿空”的历史事件是  A.孔子创儒家学说  B.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  C.秦始皇统一中国  D.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D 8.今天新疆地区历史上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窦固大败北匈奴B 9.下列有关两汉政府与西域发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国外对贸易的发展B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标C开通了中西之间陆路交通D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D10.西汉初年,中原地区与西域各族发展关系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来自于A路途遥远B条件恶劣C匈奴阻隔D缺乏人才C11.张骞通西域以后

4、,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是  A.铸铁和凿井  B.铸铁和丝织C.丝织和牛耕  D.凿井和牛耕A 12.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其中的“南越”是指  A.温州一带的越人  B.福建省内的越人  C.两广地区的越人  D.台湾一带的越人C 13.下列历史内容,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有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建立察举制③昭君出塞④铸造五铢钱⑤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C 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

5、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材料二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堑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材料三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以上材料均摘

6、自《史记·匈奴列传》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二、三,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答案】①匈奴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狩猎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无城郭。民俗落后,民风剽悍,好掠夺。②秦朝:派蒙恬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筑城、迁民安边;修万里长城。西汉:汉初和亲;汉武帝时进行长期的大规模反击战争,大败匈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秦汉和西域的威胁,促进了边地的开发,保护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留下了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

7、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材料二: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材料三:(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此超为都护,居龟兹。(《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①材料一记载的是汉与匈奴关系史中的哪两件事?②据材料二指出西域与内地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材料三中班超定西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简要评价此事。【答案】①汉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