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_教学设计4

饮酒_教学设计4

ID:29536298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饮酒_教学设计4_第1页
饮酒_教学设计4_第2页
饮酒_教学设计4_第3页
饮酒_教学设计4_第4页
饮酒_教学设计4_第5页
资源描述:

《饮酒_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饮酒教学设计4内容简析《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四十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园田隐居不久。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前半部分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首二句便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伏笔:结庐在人境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扰,而我们于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恰避开了车马来去的人间的喧嚣。为什么能如此呢?这便自然引出一

2、个带有悬念性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而“心远地自偏”便道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的这个见字用的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最后两句是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

3、用语言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语言去表达呢?研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是一篇意境优美、哲理性强的心灵感悟诗。全诗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似乎无意为诗,毫不费力,而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辨证色彩,选词精准传神,意境优美,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创意说明1.采用读——品——诵的教学模式2.以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3.体会诗意。4.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

4、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5.了解诗歌的赏评。◆过程与方法知——析赏——评——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激情·导入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的名言)】不

5、为五斗米折腰聆听、感悟2资料平台【多媒体展示】《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交流、记录

6、。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3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聆听、理解初读·感知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听范读,弄清诗作的朗读节奏。聆听、理解2边读边议诗句的

7、意思。朗读、讨论3【多媒体展示】议,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点拨】一、二句用深情的、自得其乐的语气来读;三、四句应读出恬静、闲适的情;五、六句应读出满足的、得意的情。讨论、交流4自由练习朗读。朗读5齐读。朗读品读·探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多媒体展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点拨】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讨论、交流2【多媒

8、体展示】“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讨论、交流,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点拨】“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3【多媒体展示】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点拨】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