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28459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浅谈新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新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叶玉燕 摘 要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新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仍旧是在文献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交流渠道的重要环节,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论述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和地位,进一步说明了如何做好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关键词 读者服务工作新环境学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起着窗口与桥梁作用,是文献信息资
2、源开发利用与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印刷型为主,书刊的借阅流通服务在读者服务工作占主要地位。因此,它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无非是借借还还,不需要什么学问与技术。随着信息社会对学校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层次的提高和以计算机为主要处理手段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与形式都随之产生变化。在新环境下,如何看待读者服务工作的地位?如何切实做好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造就一支适应新环境需要的读者服务工作队伍?这是我们需要
3、正视的问题。 一、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环节研究. 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要求,而进行的各项直接为读者服务的活动。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包括图书流通、宣传、阅读辅导和解答参考咨询等。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它必须根据办馆方向和任务,根据读者的需要,并按照图书馆工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馆内阅览、图书的宣传推荐、阅读辅导、书目索引、解答读者咨询等各项业务活动,为读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教育、教学提供图书资料。 图
4、书馆收藏图书的目的是为了供读者使用。离开了读者的使用,便失去了保存图书的意义。图书馆一方面要把收藏的大量图书推荐给需要它们的读者,使藏书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各种读者准确地提供书刊资料,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阅读需要。这就要通过读者服务工作,把图书馆的藏书与读者联系起来,使图书知识化为智力,让精神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流通服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而且还出现了诸如网上借阅、网上检索、网上咨询和网上读书活动等新的服务形式。这些
5、新服务形式的特点是读者对信息资源的直接存取,它使信息资源的存取突破时空的限制而显得十分便捷,读者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查询和使用图书馆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 研究.虽然直接存取的服务手段使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变得更迅速、更方便,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的中介传递作用。一是网上信息资源繁杂且多处于无序状态,读者需要图书馆员的“导航”才能顺利获取。二是网上图书馆提供的网上借阅、咨询、读书活动等服务,也同样要通过图书馆员的中介传递来实现。 因此,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一直是在文献与读者之间的重
6、要交流渠道,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切实做好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现代化技术并未改变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性质,但其所产生新的服务手段,对传统的服务工作形成冲击。因此,必须针对新环境下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整,切实做好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一)服务内容:从“借借还还”到“全面服务” 研究.由于传统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印刷型为主,长期以来,书刊的借阅流通服务在读者服务工作占主要地位。虽然,学校图书馆为配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7、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但这些活动也大多围绕着图书阅读进行的。种种客观原因,使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绝大部份工作仍是停留在“借借还还”的单一形式上。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迅速和素质教育在广大中小学校中深入普及,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趋向多元化,促使他们的阅读内容出现超前发展;其次是信息传播的便利使他们的利用媒介也不局限于单一的印刷型载体,电视、互联网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再次是社会竞争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形成。为此,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要从“借借还还”转向“
8、全面服务”,不仅要深化传统的流通服务,还要开展电子阅读、特色阅览、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服务等以及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与活动。 (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