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ID:29527600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史前期(先秦——十九世纪末)——翻译肇端 一史前期特点史前期的比较文学有着迥异于其后阶段的特点:1  时间跨度长:如果以西汉为史,则有约两千年时间,如果包括西汉之前的先秦,则已超过两千年;2  发展极其缓慢:从开始的片段、零星记载,到十九世纪末,基本上以翻译为主,即使是跨国界、跨学科,也大多是混杂于文论或者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比较,而多“比附”,更谈不上系统完整的理论与方法;3  综合的非纯文学比较: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比较文学从一开始起,便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做系统比较。 二史前期概述

2、A  早期翻译史前期最早阶段的西汉时期(包括之前的先秦时期),显露比较文学端倪的史料记载,主要有两个方面:a《史记》、《汉书》及《后汉书》中涉及西域的记载,有关于汉朝与西域诸国神话传说流传与真伪的比较,这几乎可以说是涉及了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b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记载了鄂君子请人翻译《越人歌》的传说,从时代上看,这是中国比较文学史上有记载的跨民族的最早翻译。B  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东汉至西晋页.1  安世南:安息太子,译有《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种佛经,人称其“为群译首”;2  支娄迦谶:月支人,翻译了《般若道行》《般舟三味

3、》等经三十多卷,其译文“审得本旨,了不加饰”;特点:译经不少,但多零品断简,尚不成系统;译文体尚不确立;译者多为外国人,致使译文质量大多粗糙。这一时期的译事,只能属早期启蒙时代,但是,在整个翻译史上筚路蓝缕的功绩不可抹杀;第二时期:东晋至南北朝前期:东晋和二秦1  道安及弟子慧远:有南北倡和之功;2  鸠摩罗什:指正旧译纰缪,影响相当一批僧人;后期:南北朝至隋代出现一种名为“格义”的早期中外比较方法,以儒家的概念来解释佛家概念,并进行类比研究,只是它主要用于哲学与宗教方面,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特点:西行求法之风盛行,带回许多译本;

4、出现很多重要译家;佛经中的许多重要法典都已全部或者部分译出,成绩可观;建立了大规模译场,分工严密,译文质量也大有提高,标志着整个译业进入了兴盛时期;第三时期:唐贞观至贞元年间玄奘:开创中国译经史的新局面、新风格,其译文被称为“新译”,且自著佛论,提倡因明,“逻辑”亦出自玄奘。C  明清时的中西文化接触史前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唐代是一个高潮,到了明清又出现一个小高潮。明清两代,随着来华传教士的增多,大批有关欧洲文化的著作在中国出现。同时,中国学者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中西文化、主张西学东渐的有识之士:1  徐光启:主张比较中西之异同,提出“理相符合

5、,参互考稽”;2  利玛窦:《畸人十篇》,涉及比较宗教、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学成分。 页.第二章     发轫期(十九世纪末——1919年)——初涉比较研究 一 发轫期特点1   涉及中西文学比较的学者来自社会各类人物,他们的文章、译作也就超越了纯文学范围,包括了哲学、语言、政治等多方面,具有综合比较的特点;2   与政治和社会改良运动有关,甚至是社会改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比较只是一种手段,旨在唤起国民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从而拯救中国;3   此时的作品大量还是翻译文学,除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为专著外,其余均为零星片段、随感式文字,与其说

6、是“类比”,甚而是“比附”,与后来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相去甚远。 二 发轫期研究概述1  黄遵宪:在发表于《日本国志》的《学术志二文学》中,以语言文字的中西比较说明“言文合一”,从而涉及文学,这当中,既谈了翻译,也做了比较;2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翻译了大量欧美小说,介绍西洋文学,论述了中西小说文法以及结构的不同,用比较的方法综观世界文学,打破了传统的闭塞狭隘的观念,确立起了在当时属于进步的文学观;3  严复:译作《天演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主张维新变法的狂潮,“信、达、雅”的标准对近代乃至当代的翻译都有深远影响,为中西比

7、较俩建起了桥梁;4  梁启超:提高小说本身价值和地位,运用文学手段发扬和体现民族精神,《翻译文学与佛典》体现了他一贯的文学无国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第一篇讨论外来文化对中国民俗影响的著作。 第三章      初兴期(1919年——1934年)页.——开始有意识的比较研究 一 初兴期特点“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的比较文学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作为一门学科被正式引进了中国大地,并在高等学府立足,有了与此学科建设有关的必要条件,涌现了一批较之以前更为有意识从事中外(尤其是中西)文学比较的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比较文学论文与著作,但是总体上对比较文学

8、的认识尚不明确。 二 初兴期研究概述1  胡适:在《文学进化观与戏剧改良》中提出“比较的文学研究”主张,并运用于戏剧改良,引导人们看见传统文化对国人思想的束缚,在跨学科研究、平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